兵营的那位,一听这话顿时兴高采烈的敬礼,然后张罗士兵出去,不一会功夫,就听帐篷外马蹄子作响,带着钱骑着马去县城了。
中午的时候,王小虎在营地胡乱凑合了一顿,然后和赵刚开始商量过几天拍摄外景的事情。
他拿出一张纸,上面画着的是秦始皇兵马俑坑道的军队方阵布置图。
“前三排战士,穿着普通的戏服,不带任何的盔甲,他们手里拿着的武器一律是远射用的弩,这些弩兵整齐站好,第一排在射击的时候,第二排准备,第三排在后面装弩箭。”
通过袁中一教授的分析,加上几位老教授从史料上拔下来的资料,弩兵在战场上必须轮番射击,因为临敌不过三发,从敌人开始往前冲到冲至阵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秦军弩兵只有站成三排,拉弦,搭箭,射击,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抑制敌人的进攻。这是古代战争中弓弩的射击规律。
这些常识,通过第一个兵马俑大坑的排列方式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袁中一教授认为,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后两排拉弦搭箭,三排弩兵因此可以轮番射击。在战场上,密集的杀伤力最为致命。
而且这种作战方式,王小虎也从西方的电影中看过,当然他们不是弓弩兵,而是火枪手,欧洲人就用类似的方法组织训练火枪手,将这种经典的连续射击方式发扬光大。
《神话》的两场战争中,王小虎打算将弓弩兵的这一重要特征表现出来,这种灵感来自于《英雄》,也就是目前在剧组里当摄影助理的张艺谋手笔。
当年《英雄》上映的时候,王小虎就曾被强大的秦军弓弩阵势震撼的不轻快,当真是做到了“弩不绝声,敌不薄我。”的境界,光是那黑压压的弩箭在天空中密集的飞来,就很有压迫力,当然,在《英雄》中张艺谋将弓弩大阵浪费在攻打赵国城池,显得有点大材小用的味道。
王小虎这一次就要将弓弩大阵拜访在战场上,拍出那种使进犯之敌无可乘之机,无法逼近的气势来。
等王小虎将自己的要求说完后,赵刚摸着下巴沉吟了片刻,这才砸砸嘴巴说:“说白了,就是一堆炮灰!长兵在前,短兵在后是冷兵器时代武器配备的原则,搁在近代战场上,门都没有”
“停,打住!”王小虎见这厮要长篇大论,赶忙制止住:“老赵,咱们谈的是拍电影,不是说打仗,我知道你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但是千万别和电影掺合到一块,否则别怪我踹人。”
“嘿,我是就事论事,你还跟我较真了,不服气咋滴,咱俩比划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