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家是功臣呢。这就像是一个救了即将倒闭的企业的总经理,见了董事长一样的道理。
你是有功劳的,对于有功之臣,一般皇帝都会包容的。况且,这还是自己的儿子。
崇祯当然是高兴的,他不再像是之前那样,看着一份份奏疏,没有最心寒,只有更心寒。没有什么比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王朝一点点的走向灭亡最让人痛心的事了。
如今儿子拯救了大明,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不但流寇被彻底的铲除,天灾人祸也少了许多。
“皇儿,过来,帮朕看看这些奏疏。朕有些乏了,你来帮着朕批阅一下。”
朱慈烺走到御前,看着满桌子凌乱的奏疏。他用手一推,将这些奏疏推到了一边。
崇祯皇帝一惊:“皇儿,你要做什么。”
“父皇,咱们要完蛋了,亡国迫在眉睫了。”
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眼下正是大明蒸蒸日上的好时候。朱慈烺突然就冒出这句话来,崇祯皇帝怎能不怒:“胡说什么!”
“儿臣没有胡说,父皇啊。咱们大明百姓千千万,亿兆黎民当中,官员贪腐朝政崩坏。再这样下去,亡国是迟早的事。”
不得不说,朱慈烺胆子还真是大了。若是之前,他是万万不敢跟崇祯这么说话的。
崇祯脸色阴沉,儿子莫不是有了个功绩加上成了亲,然后就飘了?
崇祯皇帝没说话,他倒要看看儿子想干什么。这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语,也就在乾清宫跟自己说。若是在朝堂之上,势必掀起一阵滔天巨浪来。
“父皇,儿臣刚去看了户部的钱粮册。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是触目惊心啊。父皇,一个郡县的百姓达二十余万人,缴纳赋税的不过五万人丁。剩下的人呢,他们为何不缴赋税。这不是把这五万丁口,往死路上逼么。”
崇祯大为震惊:“你、你从哪里得出的结论。”
“儿臣已经派人去过雄县,查过当地的户籍。当初安置流民分发土地,单单是登记在册的百姓人口是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人。而儿臣去户部,看到雄县钱粮册上,雄县缴纳赋税的人口,仅有五万零六人。父皇,您不觉得,这里面有大问题么。”
这些事原本都很简单,可是作为一个皇帝,崇祯是从来不会去想这这种问题的。
当朱慈烺抛出症结所在的时候,崇祯依旧是一脸的茫然:“会不会是,统计出错了?或者说,雄县皇亲国戚、功名在身的人太多。”
唉,在这深宫中呆的久了。人难免就会变得迟钝,对于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