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的东西。
这种糙米饭绝对算不上好吃,可能充饥。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能够吃到这样的东西,确实是天堂了。
尤其是,上面居然还有一层大酱。这是用盐巴和黄豆发酵而成的黄豆酱,味道鲜美不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盐分。
盐,一直是古代赋税之重。而就是这样的普普通通的食盐,百姓们能够吃得起的并不多。
官盐价格昂贵,百姓们只能铤而走险去买私盐。贩卖私盐也属重罪,买卖私盐也会受到处罚。
可是。官盐的价格根本就不是贫穷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而人体没有盐分的补充,就无法干一些重体力劳动。
甚至于,古代为了争夺食盐而爆发的战争,也不胜枚举。
现在看来,为了盐而打仗非常愚蠢,不过以后的人们看到我们今天为了石油而打仗,也许会有相同的反应。
在现代,石油资源就等于金钱,而古代,盐的地位甚至比石油还高。可谓:一两食盐一两金。在古代,控制了食盐就等于控制了经济命脉。《管子·海王》:“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
盐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是维持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因关乎民生,因此渗透到文明史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不同领域专家的重视。
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之战。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一开始就是因为争夺山西运城盐池。
比起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贩盐才是最挣钱的行当。以至于这些盐商个个富得流油,在大明朝的盐商更是被那些达官显贵还有皇亲国戚所垄断。
好在,这一切都随着朱慈烺开辟的茶卡盐道而终结。朱慈烺开辟了茶卡盐道,使得青海地区大量的食盐涌入内地。对那些盐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
朱慈烺还大力鼓励沿海百姓晒盐制盐,现在沿海地区的晒盐技术,都是传自于古人。
海盐的生产过程,就是通过纳潮将海水引入盐滩。不停的日晒风吹,然后浓缩成饱和卤水,接着放入结晶池内结晶产盐。
海盐和盐湖的盐不断的产出,掌握了食盐就掌握了经济命脉。可朱慈烺毅然决然,将食盐的价格给打了下来。
宁可国库的税收少一点,也得给百姓们一个买得起的价格。甚至于,官盐的价格已经和私盐持平的时候,这样就会断了那些私盐贩子的生路。私盐,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