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识过,也领教过朱慈烺的厉害的。当年朱慈烺初出茅庐,义州城外一炮就把范文程的亲弟弟范文寀送上了西天。
更别提,一代枭雄黄台吉,屡屡败在这个小太子手里了。而辽东军如今兵强马壮,也都是赖与这位皇太子的功劳。
更听说,明国内部那些流寇,都是朱慈烺平定的。可以说,朱慈烺是个不世出的天才。
这样的人,居然要领兵北上,征讨大清。这,这不是要我大清亡国么。
关于明军的北上,这属于绝密中的绝密。此时的朱慈烺刚刚在京畿组织兵力,辎重粮草还有运输粮草的辎重部队,以及征集的民夫。
而这个时候,远在沈阳的多尔衮,就已经获取了大明的动向。他们甚至于清楚的知道了,朝鲜使者抵达紫禁城的时间。更是知道了,明军出兵的日期。
这就可怕了,满清其实一直都在韬光养晦。他们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尤其是搜集情报方面。
有一点不得不承认,不管是黄台吉还是多尔衮,他们的眼光都极其长远。这些人能够成为历史枭雄,绝非偶然。
黄台吉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大明王朝的对手。于是,一直龟缩在盛京,并没有任何动向。直到他死,都没有再提进攻大明的计划。
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也是一样,他并没有膨胀自满。而是继续延续黄台吉的政策,韬光养晦。表面上,示弱与敌人。实际上,一直都在休养生息。
这里的休养生息,并不是说与民休养生息。而是他们的军队,八旗骑兵。
同时,大力的培养细作。既然武力不是大明的对手,那就在别的方面动手。
比如说,培养细作这方面。实际上,紫禁城早已大量渗透了满清的细作,为此明王庭其实也早有察觉。锦衣卫,就曾抓获了大量的满清细作。
甚至于,包括大明最机密的东西。机密中的机密的兵仗局,有几次差点就把火药配方给泄露了出去。
火药机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若是让满清掌握了火器的制作,亡国之祸就在顷刻了。
在朝鲜也是一样,满清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细作的培养。为什么朝鲜国王李倧前几次,派出使者去大明的时候,都被满清给截胡了。就是因为有人出卖,最后一次他们好不容易走水路,辗转万里才到了大明。
而多尔衮已经知道了大明要出兵,其实他等这一天,等很久了。久到,从黄台吉就开始了。
满清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可以击败朱慈烺的机会。眼前,多尔衮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