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加上商业发达。商税,更是如火如荼。
听到两浙赋税较上年少收了七十多万两,朱慈烺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说,去年两浙连降暴雨。洪涝频发,好在民众和朝廷都积极抗洪,虽然造成的损失不小,总算是没有造成大的灾害。
至于别的奏疏,基本上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甚至于,天桥底下来了几个卖狗皮膏药的,都作为奏本呈上。
朱慈烺颇为厌烦的摆摆手:“好了好了,朕今日有些乏了,退朝吧。”
“万岁,臣有启奏。”
朱慈烺刚要起身回后宫,去坤宁宫找小诗诗,看看自己的宝贝儿子。他抬起头,看到站出来的竟然是内阁首辅李岩。
朱慈烺不由得一怔,只好再次的坐回了硌屁股的龙椅:“李爱卿,有何话说?”
李岩抱着笏板施了一礼:“回禀万岁,津门之地,有骊山书院的学生,看了万岁爷的《大明博物志》颇有所感,据天津卫奏报。骊山书院有个叫陈文的书生,用锅炉烧水的法子,做出了一台蒸汽机。”
朱慈烺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真有此事?”
大明博物志是一本怪书,有的人对其顶礼膜拜,有的人嗤之以鼻。若不是此书出自于朱慈烺之手,很容易被定为妖书禁书。
顶礼膜拜之人,总说这本书会给世人带来新奇的革命技术。可是这也仅限于他们的理论,毕竟没有人真正的做出实物来,证明这本书的价值。
比如说,书中曾言。蒸汽机可以利用铁轨,做出蒸汽火车。火车无需马拉人拽,自己就可以行进。不喝水不吃草,只需用煤炭点燃锅炉。利用蒸汽原理,可以使其运动。
这无异于天方夜谭,被世人引为笑柄。不喝水不吃草的火车,竟然能自己运动。这不是,母猪都能上树么。
尤其是那些保守派,就会疯狂攻击,他们不敢攻击朱慈烺,但是对于那些信奉大明博物志的人,极尽的羞辱。
即便是这本书作为了科考内容,大多数学子,也仅仅是死记硬背。没有几个人,去真正研究书里面的内容。
毕竟书里的内容着实光怪陆离,比如说,这人生病受了风寒。居然是因为空气中,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病毒?
这不是危言耸听,直到书中介绍了显微镜,有的人开始琢磨,用西山的玻璃开始制作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就能看见这个世上,是否真有这书中所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
朱慈烺的《大明博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