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好苗子,瞬间感觉所有付出都值得。
第一颗苗子是个叫王红的三十岁女人,带着一个叫翁小酒的十三岁儿子,男人在逃难途中病故。
这个女人原本大字不识一个,但经过一个星期学习后,她不仅能默写出所有所学汉字,还能流畅背诵张新讲解的三本兵书。
不仅如此,她还有着比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对兵书内容有属于自己的解读。
放在后世,她要么是国家栋梁,要么是五百强CEO;但放在1617年有大明朝,她有什么用呢?
自然是有用的,张新决定暂时将她留在身边,进一步深化教育。
至于她的儿子翁小酒则比较平凡。
第二颗苗子是个叫章明明的二十岁青年,他的特点是说话特别好听。
这种好听,不是指马屁拍的好,说话顺耳,而是指他的声音好像有一股蛊惑之力。
声音不轻不重、不急不缓,软中有力量,力量中带着让人信服。
如果没有遇到张新,他的这种平平无奇的优点,永远不会被发现。
甚至是章明明自己,同样没有发现自身特点。
这是个宝贝,张新决定对他进行‘定向’培养。
第三颗苗子是铁匠赵进,今年四十岁,他的特点是会打铁。
经过张新长时间观察,赵进有成为名将的资质。
同样是打铁,他比另一个铁匠黄忠力气大更持久,而且很稳。
这个稳,不仅是指打铁下手稳,这还他的性格稳,有种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乱的即视感。
张新也打算对他进行‘定向’培养。
暂时只发现这三颗特色好苗子,如果调教的好,配合100%忠诚度,算不上是如虎添翼,而是给老虎装上航空发动机。
这天上午张新正如往常一样窝在山坳里,张四九突然派人来通知他回家。
一路小跑,还没到家门口,便看见几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守在家门口。
‘难到是杀死香山县令事发?’
心里担忧一闪而过,如果真是如此,村子里不可能如此平静。
果然,临到跟前,守在院门口的四名军士对张新不闻不问。
推门进入小院,张四九、李海棠正在院子里接待一个瘦瘦小小的小老头。
叫老头可能不合适,因为他看上去年纪不算大,约五十岁左右,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留着一缕长长的山羊胡,看上去像是影视剧里的教书先生。
“新儿回来了。”张四九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