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的雁毛。
之后他又找到王纯悟。
在张新认识中,这老哥拥有的财富,可能比一般海商还富有,是个有钱人。
而且是个有权人。
张新表示想从海外进口水果,直接要税惠。
做为皇帝的外派税吏,敛财是王纯悟的工作,最后终过讨价还价把税率定为10%。
在王纯悟看来,收夷人进口税为15%,收张新10%,属于有情有义。
在张新看来,王纯悟也确实够情义,虽然知道他上交给皇帝的税钱比例其实只有2~3%,收自己10%还有得赚。
换个人或许不认为王纯悟够朋友。
但做为半个社会学家、半个心理学家,张新认为钱一定要分给王纯悟,否则会有各种意料之外的麻烦。
比如遇到同行竟争,虽说中间有王小林这根纽带存在,但如果张新一毛不拔,别人又给的多,王纯悟肯定浑身难受。
反之,张新也给,虽然只给10%。
考虑水果根本不值几个钱,加上有王小林的意义在,即使别人比张新多给3~5%,王纯悟大概率会认为无所谓。
想着一口气把事办成,休息一晚,又做许多功课后。
张新第二天在下水街找到王直海,请他给各个海上走私小船东递消息,广收水果。
产地水果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运费,考虑到海上风险,以及其它因素,张新把南洋所产水果分成三类定价。
像菠萝蜜、榴莲这类皮厚糖份多的水果,定价每百斤30文。
这其中7文是水果价值,运费是23文。
青香焦、青菠萝、青芒果、释迦、莲雾等等这些定价28文每百斤。
其中6文是水果价值,运费是22文。
还有其它水果,包括甘蔗,皆不会超过28文每百斤,加上进口税10%,平均下来每百斤成本不超过30文。
仔细看这些定价,这是张新昨晚算过又算,想过又想后,通宵到半夜的决定。
即要考虑农夫种植意愿,又要考虑跑船有钱赚,还要确保自己能够暴利,同时让未来的酿酒竞争对手存有一点点薄利。
这四个问题分开讲。
一,果农意愿。
先确定目标,即要让他们有钱赚,又不能让他们赚太多。
以一家五口一年到头能吃八成饱为标准。
这里问题比较复杂,又很重要,多扯一点。
去年十月收购八百多亩甘蔗,田间收购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