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零四章 收下武媚(4 / 5)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4856 字 2023-01-28

说实话,这样的行为对于当地村子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事。

基层的世家与豪强都主动配合,毕竟他们也不想要那些有瘟疫的人进入自己的村子。

相对来说,城市的抗打击的韧性未必有农村的韧性来得强,因为城市往往需要吸取周围地区的营养,需要很多区位才能供养出一座城市出来。

要是城市来一个封城,说不定整个城市体系都会彻底被切断掉。

但别说古代村子,就算现代的村子莫要看他小,但都是一种自给自足五脏俱全的小组织。

封村一两个月,至少食物什么在贞观时代是真不缺的。

说实话,每当有大面积瘟疫发生,基本上农村地区往往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因为农村地区自给自足,能自己成一个小世界,但往往农村地区承受的灾厄,远比城市所想象得要更多,也更能承受得多。

因为农村地区的人很少有发声渠道,甚至他们真出什么事也不会出村子。

所以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出现逃荒了,人们才会知道这个村子没了。

而在遭受到了灾厄时,百姓们的生命力也的确是非常的顽强,只要上面的人能给出一个方案,别管这方案是上等还是下等,只要有求生可能,那百姓们能够马上形成共识,听从上面的安排,只要自己还有一口吃的,就会咬着牙把方案执行下去。

而李泰的到来,也就是带来了这么一套方案,当地百姓听到魏王的名头,也马上主动开始配合起来,没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相信魏王。

李泰虽然是第一次来泽州,但当初救助河东时,便顺手在河东道安插了医舍和医行走。

再加上这些年小麦代替粟米的风潮向北方地区席卷,百姓们或多或少的知道了李泰。

尤其医舍这种治疗百姓疾病的医疗体系,以及农学社这种更新农用工具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扎根,这都让当地的百姓有意无意的听到魏王李泰的名号。

这种平时嘴巴上听听的名号在正常时候是用不上的,但到这种关键时候,却有大用。

随着李泰自己带过来的队伍作为骨干,自己曾经布局的医舍与农学社人作为支点,自然能很有效的通过自己的名望,把基层百姓从原本松散的状态,凝结成拥有共识的拳头。

那李泰再按照张随等医者开出了针对瘟疫的药方,以及普及公共卫生的知识去进行针对性的资料,那这场瘟疫在众志成城的众人面前,也变得不是那么可怕了。

李泰忙前忙后大约一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