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分析道:“殿下,如果曹操、孙权、刘备,要打防守战,卑职自是认可,也认为是正常。可是,乌桓方面,要打防守战,根本就不可能。”
“乌桓方面的人,不可能这样打,不符合乌桓的风格,也没有地利优势。”
“白狼山的情况,暂时未知。”
“可是乌桓境内,辽西郡这一片地方,到处是开阔地带,适合骑兵厮杀,适合大规模作战。对乌桓最有利的办法,实际上仍然是强攻,而不是防守。”
徐庶道:“恰恰这样的直接骑兵冲杀,也是乌桓、鲜卑,乃至于以往匈奴的战术。固守,从未有过,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
庞统点了点头,附和道:“卑职也赞同,蹋顿这个人,不是守城之辈。根据打探到的消息,他性情很桀骜,更是自信。他类比于昔日的匈奴单于冒顿。”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遇到了殿下的大军,就直接认怂龟缩防守呢?”
“我也认为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答案,是对方要守株待兔,故意在白狼山等着我们。然后,对方再发起突袭,给我们还未准备好的阵型,以及给我们仓促一击。”
庞统沉声道:“这是当下最可能的一个情况。”
袁尚听得眼前一亮。
庞统的分析,是他也为之赞同的。
乌桓为什么不借助傍海道袭击,一方面傍海道方面地势不算开阔,而且傍海道附近还有诸多的小湖泊、沼泽等,不利于骑兵的大规模厮杀。
十数万的大军,在一起厮杀,傍海道不合适。
白狼山却是不一样。
这是能大规模厮杀的。
袁尚颔首道:“如此说来,我们要做的很简单。第一,调整军队的防守,一旦大军要抵近白狼山时,防止对方突袭,避免军队崩溃。第二,借此机会反击,反攻乌桓方面。”
大军的厮杀,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最大的可能,是长时间厮杀后,或者随着大军士气崩溃,这才引发出一连串的崩溃。
当然,如果一开始就被杀崩了阵型,军中将士接连不断的撤退,大军直接会崩溃。这样的崩溃,甭管你是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只要军队出现大规模溃逃的情况,最终只能是落败。
徐庶道:“殿下英明,卑职认同这一分析。”
庞统道:“卑职建议,我们随时要做好一战的准备。等乌桓的骑兵杀来,我们先以长枪阵迎击,阻击骑兵攻势。唯有这一点挡住了,才会使得乌桓的大军越来越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