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朝堂局势,内阁还有三位阁臣并没有主持过会试,故而张居正还得排在李春芳、郭朴和陈以勤之后,却是注定跟会试主考官无缘。
正是如此,徐阶不仅没能改善在内阁的票数劣势,而且张居正的升迁显得很鸡肋,让此次的职位变动透着一股诡异。
官员都有着各自的情报网,在面对如此古怪的职位调动之时,他们亦是纷纷进行打探,想要挖出其中的内幕。
“呵呵……这事多亏张居正有一个好老师,是徐阁老跟皇上说张居正应当多加历练!”
“咱们三品以上的京官廷推张居正入阁,张居正票数第二,徐阁老此举怕是不妥吧?”
“呵呵……徐阁老早不将百官放在眼里,不然他又怎么会想着让自己儿子出任六部侍郎呢?”
……
官员对这个事情进行了深度挖掘后,很快有人知晓了其中的缘由,致使一些官员对徐阶更是心生恶感,甚至有官员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徐阶。
徐阶先是替自己荫生出身的儿子徐璠谋六部侍郎,而今又意图推翻廷推的结果为自己弟子张居正争取吏部尚书,可谓是跟文官集团渐行渐远。
“徐阶为何阻拦张居正入阁,莫不是他们师徒已经反目?”
“对啊,早前还听说徐阶有意将张居正扶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呢!”
“问题就出在这里,徐阶阻止张居正入阁,正是想要让张居正出任吏部尚书好方便他掌握朝堂!”
……
很多不明真相的官员对徐阶阻止张居正入阁的事情感到不解,很自然地怀疑这是师徒反目,不过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很快给出了答案。
“呵呵……我要是听说了,徐阶先是各种贬低张居正,但最后却向皇上推荐张居正出任吏部尚书!”
“他徐阶是真以为朝廷是他开的不成,当真认为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岂能容他如此挑三拣四?”
“徐阁老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徐华亭了,现在尽想着培植自己的人,怕是想要成为第二个严分宜啊!”
……
面对徐阶替张居正谋取吏部尚书的行径,很多官员却是持着反对的意见,仍旧将矛头指向当朝首辅徐阶。
在很大程度上,徐阶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官集团的领袖,靠的并不是官员的德行和声望,而是他的前任严嵩实在是太过于过分,致使徐阶“生当逢时”。
严嵩凭借着隆庆的恩宠,在朝堂可谓是独断专行,可以轻松地除掉政敌,亦能直接打击任何一个官员。
为了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