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转向北方的天空,却是带着最后一丝寄托道:“终究是我扶他上位的,他怎么都该念点旧情,不该对我徐家赶尽杀绝才是!”
如果没有邵芳生起的枝节,事情已然有更大的回旋余地,甚至可以让徐瑛无罪释放。
只是现在经邵芳这么画蛇添足,加上他此次染上了勾结内官的重大嫌疑,这一顿揍已然是逃不掉了。
现在只能寄望于隆庆能够念自己当年的“从龙之功”,且在遗诏上出了力,隆庆因念旧情而轻罚他徐家。
这一消息宛如是南下的北风般,却是给徐家带来了一场寒流。
时至十一月,京城平添了几分寒意。
得益于林平常向京城百姓推出了蜂窝煤,却是让很多京城百姓的生热成本大大地下降,故而亦是不畏寒冬。
随着这一届内阁推行轻赋税和重工商的政策,而今京城的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很多百姓都感受到日子在慢慢地变好。
得知徐瑛终于被押解到京城后,特别这个事情还被《顺天日报》刊登出来,当即便引起了京城百姓的广泛关注。
“如此歹毒之人,当处极刑!”
“此事要判下来,恐怕亦是不易啊!”
“若是有人还胆敢包庇这个恶人,老子第一个不同意!”
“林阁老担任顺天府尹之时便有青天之名,我相信他会为淹死的上百名白鹤村民讨还公道!”
……
随着事情传出,酒楼和茶馆对于徐瑛的案子亦是纷纷谈论起来,很多人已然是将希望寄托在林晧然身上。
且不说在官场的声望如何,而今林晧然在民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声望,很多百姓都拥戴着这位自雷州知府时起便为民请命的相爷。
京城,刑部衙门。
由于案子牵涉甚大,故而举行最高规格的三司会审,而今三司最高长官分别是刑部尚书刘体乾、左都御史汪柏和大理寺卿徐贡元。
刘体乾是北系官员,早在担任通政使时便已经彻底投靠徐党,便是得到徐党和山西帮的资源才得以坐上刑部尚书的宝座。
徐贡元是南直隶人士,嘉靖二十年进士,初授户部主事,而由户部郎中出知德安知府,累官至大理寺卿。
早前徐阶之所以会自信满满,正是因为刑部尚书是刘体乾,而大理寺卿是徐贡元,得到他恩惠的刘休乾和徐贡元自然是包庇自己儿子。
随着海瑞将人送到刑部衙门大牢,三人便是一起提审了徐瑛和徐光年。
虽然徐光年一口咬定是受徐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