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王希烈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牵连,给他们的仕途蒙上一层阴影。
张居正幸得是当朝帝师,故而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但他想要成为文官领袖无疑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至于王希烈,他是徐阶地地道道的门生,却是一直遭受百官的排挤,而今苦熬多年亦仅是翰林院大学士。
正是如此,他们两人想要在仕途有所突破,那么就需要新的际遇,否则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出头之日。
李贵妃却是想得更深一些,显得有所悟地道:“文官恐怕亦不是铁板一块,像后宫之中,难免有一些不得宠的妃子!”想到这里,又是认真地点头道:“宁安妹妹办事我放心,那么便由他们两人来草拟遗诏了!”
“不瞒皇嫂,我……我已经跟他们两个进行接触,定然不会让皇嫂失望!”长公主看到李贵妃被自己成功说服,亦是进行保证道。
张福看到长公主已经搞定两位重臣,显得十分乐观地道:“若是诏书颁下,按百官的德性,他们定然会马上改变阵营支持皇长子!”
虽然现在的文官集团是铁板一块,只是以他对文官的了解,这朝堂九成以上的官员其实都是墙头草。
只要他们通过合法的程序确立皇长子朱翊钧的继承人的地位,哪怕遭到林晧然为首的护嫡派反对,但事情已经木已成舟,届时定然很多官员纷纷临阵倒戈。
就像当年的大礼仪之争,哪怕明知道嘉靖不占理,亦会有张璠、桂夢和席书等不得志的官员声援。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遗诏能够顺利公布,那么朝堂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会改旗易帜,届时皇长子定然可以顺利登基。
“不错,只要遗诏颁发下来,百官定然会改变阵营支持钧儿!”李贵妃原本还担忧百官的阻力,而今显得十分亢奋地道。
长公主的嘴角微微上扬,亦是满意于自己及那个人所谋划的一切,却是不由得扭头望向正躺在地铺上打着鼻鼾的皇长子朱翊钧。
只要再过些日子,她不仅会得到“大长公主”的名号,而且不会再被陈皇后压制,甚至还能得到一些权势。
而今得到李贵妃的信任,皇长子朱翊钧又少不更事,若是自己顺利留在京城,那么无疑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
烛光摇曳,外面的夜已深。
李贵妃在隆庆没有同意传位自己大儿子的时候,她都有了一点放弃的念头,却不想柳暗花明又一村。
按着长公主这种周全的安排和谋划,加上百官很多都是墙头草,自己的大儿子定然可以顺利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