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主簿。铄自微贱登纲纪,时僚大姓犹不与铄同坐”。
又陶侃“早孤贫为县吏”后虽什郡为督邮,迁主簿,并被举孝廉,除郎中,但仍被十族斥为“小人”。
时“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
所谓“寒宦”,盖指寒人什宦之途,也就是非清途。
可见晋时寒人多由郡县佐吏等卑贱官职什起,根本无缘企及清途。
是以武帝时阎瓒上疏理怀太子第曰:“每见选师傅下至郡吏,率取膏粱击钟鼎食之家,希有寒门儒素……臣素寒门,无力仕宦,不经东宫。”
清途与寒宦,是看出身地位的。
有些士族,他不高不低,你说他可至清途,没人会多说什么,但你说他定品之后出仕寒宦,那也不无不可。
像这种出身不高不低的士族,如今是大有人在的。
琅琊王氏在各州郡都有势力,不少州中正、郡中正要么是与琅琊王氏亲善的人,要么就直接是琅琊王氏子弟。
只要琅琊王氏为你开口,原本你可能是寒宦的,下一刻便可以直上清途。
这也是乌衣巷为如此多人寻访的原因。
至于说定品是看家世﹑道德﹑才能的,琅琊王氏即便是开口了又能如何?
那只能说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门第是不可改的,但才德却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譬如说世家间举办游宴,原本就是为了互刷名声的。
琅琊王氏要想保举你定品后为清途之官,只需要让你参加点游宴,在其中出名即可。
所谓的九品中正制,无非是世家大族的游戏罢了。
“不知仁祖兄定品为何?”
谢尚微微一笑,说道:“只是乡品上下品罢了。”
“那也算是第三品,算是高品了。”
“换做之前还算高品,但如今却是算不得了。”谢尚苦笑一声。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这也无妨,日后我做了大中正,给你改黄籍,让你做上上品。”
赵越在一边打趣。
“这也便是乌衣巷人声鼎沸的原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