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现在看来,并非是多么高明的手段,
无非就是商人们奉行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正常操作。
然而,在那个各大家族,都抱团取暖的时代。
这一策略,可谓是乱世中的无奈之举,但也是最管用的生存法则。
而当时,无论军事、经济,还是人口的西魏,皆不如北面的死敌东魏。
于是,那个西魏的实际掌权人——宇文泰便接纳了这些外来之人,并极力联盟拉拢,再将其中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与原六镇鲜卑贵族之间通婚联姻,以提高他们的地位。
数年后,这些淮泗年轻人在西魏混得风生水起,逐渐进入权力中心,甚至位列三公九卿。
从此以后,在西魏,没有任何人,再敢看不起他们的这一支势力。
当然,这些淮泗精英们,也不是在宇文家吃白饭的。
他们逐渐开始召集,散落在外的族人,并公开全力支持宇文家,给予宇文泰兵马,钱粮,人才。
当然,也少不了打压朝中的元老势力,并在机关中枢内,安插了本家族的子侄子弟。
面对这一股外来势力,
有的门阀选择妥协,主动示好。
有不服的,就被淮泗集团以各种理由铲除,打压。
随着淮泗集团逐渐变强,且家族子弟中,不断出现有学识的高官及有战功的武将。
终于,成为西魏第二大门阀。
甚至,有隐隐叫板第一大家族——陇川集团的声音
这其中,又以陇川集团的老大——陇西李氏实力最强,为淮泗派之首敌
这个陇西李氏可不一般,前面介绍过,乃上千年的刀兵家族,是著名的武家集团。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温氏。
华夏十大家族,陇西李氏排在首位。
在秦汉时期,李氏族人便长期肩负着护卫边疆,抵御匈奴的重任,世代出将入相,地位尊崇,把持政权,甚至一度与皇权分庭抗礼。
而反观宇文泰与淮泗集团:
一方是郁郁不得志的没落士族,
一方是出生六镇流民,地位卑微的汉化鲜卑人。
一个是江东原始势力,却保不住江淮之地的寒门。
一个是名义上西魏政权的老大,却不得不在各方势力面前平衡游走。
所以两方之间是有着共鸣的,互相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