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百零一章重用杨嗣昌(二合一)(4 / 6)

清军二次南下所显示的外患,与正在蔓延的流寇驰骋中原的内忧。

两者之间孰先孰后?

这是在战略上无法回避的抉择,也是兵部尚书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否则东一锤子西一棒子,本就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明廷,根本就无力两方招架。

别看擒获又杀了闯王高迎祥,但依旧没有让那些起义军感到害怕。

死了高迎祥,李自成又接过了闯王的称号。

特别是一个不曾称王的锤匪贺今朝,那更是反贼当中的大贼头。

别看他的声势没有李张二人大,但这小子蔫坏,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宣大总督必须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担任,卢象升就最为稳妥。

足可以避免锤匪再东行畅通无阻的来到京畿附近作乱,一旦贺今朝攻进京城,那整个大明的社稷都会遭到颠覆。

不可不防!

尽管锤匪只到达了昌平城,可崇祯自是晓得当年进皇宫杀皇帝的幕后指使就是贺今朝。

尽管张献忠等人掘了中都皇陵,清军焚毁了天启的皇陵,可都跟贺今朝比不了。

因为那些都是死人。

贺今朝是想要当今天子的性命,这让崇祯如何能忍?

以前是因为没有多少精力,底下的朝臣对于锤匪也多是睁一只闭一眼的。

难得新任兵部尚书上来就针对锤匪。

这让崇祯感到极为痛快!

像杨嗣昌这种有眼光的人,自是不在少数。

早在一年前,兵科给事中就提出来六条,劝廉须养廉,足兵宜足食,灭奴先灭寇,振食先赈灾,安民勿扰民,遴才。

对于这六条,崇祯只是批准了第一、四六条,剩下的三条过于空洞不切实际,不如不搞。

如今杨嗣昌出现了,他不仅提出了方阵,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皇帝似乎认为安边第一,荡寇次之,微臣认为必先安内方能攘外。

为了让崇祯更好的理解,他把天下比作身体,哪里出现差错了,就先按照轻重缓慢图之。

九边从宣大往后,有几个还属于朝廷?

那锤匪控制西北后,竟然可以驱使蒙古人与清军作战,还进入京畿附近逗留,足以见识到他的强大。

此言听得崇祯连连点头,当时听闻贺今朝来京畿附近,着实是让崇祯失态了。

连反贼都敢来捋他虎须,那大明天子威严何在?

紧接着杨嗣昌便希望能够增兵增饷银,以保证士卒足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