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四节 金晓宇(2 / 4)

热兰遮城堡此时已经完工。它和历史上的规格一模一样:堡高三层,主堡共筑有四座凸角堡,四座半月堡。这样规模宏伟的欧洲式棱堡可以说在东北亚地区绝无仅有。

热兰遮堡城外的居民区也就是大员城,现在也算是初具规模。不过比起历史上的规模要小的多,因为原本聚集居住在这里的华人现在大多居住在高雄市区。

金晓宇虽然对历史地理类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是既然奉调到了高雄,对当地的情况也是略有所知的。知道荷兰人不惜代价修筑这座城堡是为了拱卫进入台江也就是大员湾的主航道。

但是现在高雄的出现,使得荷兰人在大员的存在颇为尴尬。尽管高雄的魏八尺对荷兰人“充满善意”,甚至这座巨大城堡的相当一部分还是由高雄派出的施工队修筑的。但是高雄港在经过元老院多年的疏浚航道之后,无论是停泊能力还是避风效果都比台江要好很多。

台江是个泻湖内港,水深足以容纳VOC在远东的各种船只停泊,但是进入台江的航道却受到严重海沙淤积影响。荷兰人刚刚发现此处的时候,可以进入台江的航道有十多处,但是到1635年前后,只有两条航道才有通航价值了。其中之一便是大员岛与北线尾岛之间的主航道。

即使是这条主航道,在朔望大潮的时候也只有吃水深度三米左右的中小型船只可以航行通过,平时就更浅了。这严重限制了船只的通航能力。至于鹿耳门水道,通航能力更弱,几乎不值一提了。

最要命的是,大员港看似处于四面环绕的泻湖中,但是防风暴条件很差,只能避东北方,不能避西南风--偏偏台风大多是从西南面吹来得。很多时候船只不得不前往澎湖群岛避风。

因为如此糟糕的停泊条件,使得前往日本的大型贸易船在过去一直是停泊在大员港外的锚地,热兰遮城堡建成之后,它们就停泊在面向台湾海峡的城堡水门外,这样便于装卸货物。

但是金晓宇到来的时候,城堡水门外却没有VOC的大型船只停泊。现在VOC的大型贸易船只大多直接航向高雄。那里有更好的避风条件和码头。澳洲人的货栈也有着充足的商品提供贸易。热兰遮城堡现在更多的只是体现VOC在台湾的存在了。

“海圻”号驶过热兰遮城堡,不久便看到旗津半岛上的灯塔。这座灯塔现在已经是高雄港的标志了。

观察哨忽然大声报告道:“港务询问是否需要引水和拖轮……”

“回答:不用。”西班牙人说道。

进入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