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就会知道扩张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也是社会层次上的,等到地主的力量被带动起来之后,新的力量就会爆发。同时大家也会知道大规模工程可以激发土地的力量,不再单单地看天吃饭,而是要通过各种大工程扩大粮食产量。
以前还只是精耕细作,而之后都江堰、郑国渠等国家工程将会上马,就算地理上不扩张,光是对现有土地的改造也一样能扩大产量。
所以扩张不仅仅是对土地,同时也是对组织力和科技力的扩张。也就是说不是非要去国外抢地盘的,只是如果不变法,组织力上不去,科技力也同样低迷。
所以芸姚说的变化就是秦国带来的组织力的提升,而在此之前七国会维持微妙的平衡,谁也吃不下谁,当然谁也不会真心和别国合作,这样的现状会维持很久。
“难道你就不担心天下为了争利而彻底放弃仁义么?”孟轲问芸姚。
“不担心,不管是一国独大吞并天下,还是七国打来打去谁也奈何不了谁,最终总会在仁义的框架内进行谈判,毕竟谁也不想一直打下去不是么?一直这么消耗下去,贵族最受不了,他们的力量会在反复的战争中消耗殆尽,越来越虚弱,到时候免不了要发生国人暴动这种事情。毕竟有国人暴动在前,有盗跖之乱为鉴,一旦七国贵族力量减弱,那么他们的位置就会不稳定。到了那种时候必然会穷则思变,肯定就不打仗了,反而会去想办法自保,到时候自然会推广仁义。”芸姚表示不可能一直打下去的,打到大家都受不了的时候,各国各阶层都会追求和平。
“你还真是镇定。”孟子不由摇头,悲怆地说道:“在此之前要死多少人啊。”
“很多。”芸姚说道:“但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族若是有太多的私心,天道自然会消磨人族的私心,最终还天下太平。只是太平的时候,王侯将相是否还能保证自己的位置可就不一定了。”“总之仁义不会消失,因为华夏在周礼制定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仁义的思想,大家的愿望是一样的,都是安居乐业,只要这个前提不改变,仁义就是华夏的标准。”
“道家学说总是那么冰冷。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却是多少人命。”孟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没办法,人族诞生于三界本来就不是来享受的。其实我也希望人族能一片喜庆,可人族缺陷太多。就比如成心,人人都有成心,有成心就不能为他人着想,有这些缺陷,最后遭遇种种苦难也就是不能避免的。”芸姚以前想过帮忙,但人族不能靠神仙,必须靠自己。因为靠神仙也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