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就有礼乐。毕竟阶级已经存在,只要规范一下就行了,并不需要一个天生的君子。他缓慢而有力地说道:“礼为异,乐为合,礼已存在,乐也已经存在,早晚会有君子出世。”
礼就是规定阶级,但阶级规定之后也得有交流,那就是音乐的工作了,通过音乐完成各个阶级之间的交流,就是荀子心中的完美天下。
“也就是说并不是天下没有君子,而是天下尚且欠缺君子。大家都知道晚上很暗,但点了灯之后就亮了,那么我就可以说这个世界并没有黑暗,有的只是光明的缺失。人性的恶念也是如此,本没有邪恶,只是善良的缺失。”“人性的恶就是善的缺失,只要大家能找回善,就人人都是君子。”芸姚这是照搬人家宗教的说法,不过只要好用就行。
在孔子那是人人都能成为圣人,现在是人人都能成为君子,芸姚表示只有这样包罗万千的核心价值才能让儒家再次伟大。芸姚是孔子唯一女弟子,儒家再次伟大,对她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如果芸姚现在留下来的主张能对抗西方教的话,儒家日后也能撑住,西方教大兴路上也有绊脚石。
汉朝独尊儒术,到了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其实玄学就是为了抢夺儒家的话语权。之后隋唐就是西方教的天下了,直到宋朝儒家才缓过气来,有了理学,之后又有了心学,到最后儒释道就混在一起了。
所以独尊儒术,不代表儒家就真的站得住。后世批评儒家,就是因为大家都需要重建话语权,儒家是反复拿出来鞭尸。所以不管推崇儒家还是反对儒家其实儒家本身好与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话语权的归属,是好的解释究竟权握在谁的手上。
支持儒家的人可以说出一千个儒家的好,反对儒家的人可以说出一千个儒家的坏,所以如果只论好坏可以吵到天荒地老,重要的还是要掌握话语权。掌握了话语权,道家思想可以变成儒家,墨家思想也可以变成儒家,西方教思想也可以变成儒家,甚至科学思想都可以变成儒家,可以活生生地上演一出指鹿为马。
没有话语权,那儒家思想就成了别人的嫁衣。
“没有恶,只是善的缺失,君子固有,不见则是君子的缺失?”荀子表示这看法超越了善恶,可谓是道了,于是他对芸姚行礼道:“请收我为徒。”
所有人都大惊失色,没想到荀子一把年纪竟然对这个二十左右的小年轻拜师?荀子做了人家的徒弟,那他们不是要成为二十岁小伙儿的徒孙了?
李斯和韩非不由对视一眼,他们也是震惊于荀子的决心。李斯是不能理解的,韩非却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