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证明自己,还是说用其他的行动去打吃瓜群众的脸?让那些盲从跟风的人知道真相,让他们知道错怪好人了?还是说直接隐退出家,再也不在大众视野里出现了?”
出家?连绽一开始还没想到,听到这个选择之后,他突然就有一股冲动。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下来了,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相信我?”
“是的,相信你。”
“为什么,是因为我的音乐么?”连绽还有一丝最后的希望。
“当然不是那么感性的东西,是证据。”芸姚说道:“我已经调查到到底是谁在陷害你了,也掌握了证据。不过大众并不会在乎证据,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人来证明自己的正义,他们只在乎自己相信的,不在乎真相。而且就算拿出证据,那些人也不会再支持你了,你的音乐事业同样不会起色,那些背叛你的人担心你报复,也不会再给你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肯定是斩草除根。所以为了音乐,你得放弃报复,而为了报复,你得放弃音乐,只能二选一。”
连绽心想这女子看着年纪轻轻,怎么说话如此耸人听闻啊?什么斩草除根啊,什么不会给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啊。她到底把人看做是什么了?
连绽毕竟年轻,他才十八岁,哪怕经历了诬陷,还是对人性抱有乐观的态度,他并不认为真相大白之后,会有人担心自己报复而继续攻击自己。他也不会报复别人,只要能洗清冤屈,大家还能和以前一样和和睦睦。
但事情都发生过了,又怎么可能还和以前一样呢?人心隔肚皮,没人能确定连绽肯定不会报复,除非他以德报怨,原谅伤害过他的幕后黑手,这样大家才能真的相信他。如果他选择了报复,那就没人再会相信他了。
这就和当年周武王问政三公一个道理,还是那个如何处理殷商遗民的问题,封神战争之后,姜太公、邵公、周公三人提出了三种方案:全杀了,只杀有罪的,全放了。最后只能选全放了,前两种都不现实。
全杀了,殷商遗民人数众多根本杀不过来。只杀有罪的,周人和殷人的有罪标准根本不一样,周人觉得有罪,殷人只会觉得周人找借口杀人,依旧会引发冲突。唯一的办法就是全放了。
还有就是刘邦做皇帝的时候,第一个封的就是自己的仇人,也是一个道理,为了稳定人心,这个时候根本无法恩怨分明,人和人之间多多少少有矛盾。刘邦或许认为自己只杀有大仇的人,不会滥杀无辜,但仇大仇小还不是他说了算?别人可没法控制刘邦的想法。所以刘邦只能一个不杀,就算有大仇也得封赏,这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