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从其他省份发向京城的奏本,一天比一天多,通政使司忙的焦头烂额,也胆战心惊。
弹劾毕自严,李邦华的奏本最多,其次是首辅黄立极,魏忠贤,再有是王永光,周延儒,原本上书的人还都权位不高,但慢慢的,一个个位置就告了起来。
同知,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漕运,河道,各卫所,外加天启,泰昌,万历年间一个个知名大臣,这些的人名字,就足够通政使司喘不过气来了。
京城里也不平静,那些被‘另调他用’的官员,被裁撤的,不少勋贵公卿,以及少部分藩王,也趁机上书,有立场鲜明弹劾毕自严等人‘肆意妄为,祸乱朝纲’的,有晦涩的,言称‘社稷之重,在乎民心,民心之重,在乎于安,天下动荡,万民不安,非社稷之福也’;更有含糊其辞,东拉西扯的。
大体上,逃不过弹劾,申辩,求情这三类。
崇祯对这些完全不管,任由他们吵闹,按部就班的推动着他的变革计划。
周覃的自杀,很快传出去,自然引来了不小的震动。
很多人纷纷上书参劾许显纯,认为这是背后主使杀人灭口,许显纯就是帮凶,要求严惩。
而后面,许显纯只是被廷杖五十就放过,更是激起不小愤慨。
傍晚。内阁,首辅班房。
从辽东回来的王在晋,坐在黄立极对面。
王在晋沉着脸,道:“元辅,辽东近来给下官的信是一封多过一封,别说各处官兵了,就是普通辽民都吃不盐,一两一斤的盐,自古未有!”
黄立极慢条斯理的整理着着实的公文书籍,淡淡道:“想说什么就说。”
王在晋脸角绷紧,道:“下官想问,这盐价,什么时候能平息?辽东事关社稷,决不可生乱!”
黄立极自顾的收拾着,道:“你之前关于辽东的十二策,我已经呈送给陛下,陛下的批复是‘寸步不让,寸土不弃;今退辽东,明退南京?’”
王在晋见黄立极转移话题,跟着道:“元辅,您是知道的,辽东不可久持,年年耗费那么多钱粮,徒劳无功,不若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既能节省钱粮,也能安抚辽民。不至于人心惶惶,始终不安。”
黄立极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建虏凭白得了那么大的地方,疆域,实力大增,时不时就能寇动山海关,山海关离京城有几步路?你是睡得着了,陛下能睡得着?这京城上下,能睡得着?”
王在晋嘴角动了下,继而道:“元辅,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