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眯着一只眼,瞄着窗外,道:“真是好东西,这要是大量装备,不论是守城还是野战,都大有用处……”
徐光启道:“是。在万历年间,迅雷统在靖海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的‘靖海’,就是清剿沿海的倭寇。
崇祯放下来,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打量,又看向架子上还有很多火器,忽然道:“神器谱?这名字有点耳熟,谁著的?”
徐光启连忙道:“是万历年间,故中书舍人赵讳士祯所著。赵公仕途坎坷,名声不显,是以朝野知道的人并不多。”
“中书舍人,七品官?”
崇祯闻言,有些感慨的道:“如此大才,可惜了。”
徐光启没有说话,大明埋没的人,何止一个赵士祯。
崇祯摆弄了好一会儿,又看向下面。
这架子不大,林林总总,摆放了二十几样东西。
有火器,也有甲胄,刀兵,弓箭。
崇祯拿起一样,徐光启就认真介绍。
渐渐的,崇祯明悟过来,徐光启做的是‘改进’,并不是发明创造。
崇祯正在试拉一张弓,抬头看就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的高大西洋人出现在门口。
他与崇祯四目相对,不急不忙的单手抱胸,道:“小佛朗机人罗雅谷,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崇祯慢慢放下弓,看着他,笑着道:“罗先生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我大明,远来是客,无需多礼。”
“谢皇帝陛下。”罗雅谷放下手。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着崇祯,眼中更多是好奇。
“进来坐吧,徐卿家,准备一点吃的,咱们边吃边聊。”崇祯放下弓,松了松肩膀,笑着道。
徐光启与崇祯说过很多次,有几个西洋人一直在协助他,这罗雅谷就是其中之一。
“是。”徐光启应着,走过去与罗雅谷说了几句,罗雅谷便走进来,十分淡定的坐在崇祯边上不远。
崇祯有空喝了口茶,心里舒服多了,就看向罗雅谷,道:“罗先生,朕对西洋特别好奇,你们那里,是什么模样?”
罗雅谷眉头皱了下,摇了摇头,道:“皇帝陛下,西洋,我们那,一直在打仗,从来没有停过。我们与其说是来大明做客,不如,说是不得已,流浪到大明的,无家可归之人。”
崇祯对欧洲现在的情况其实没多少印象,但打仗应该确实是,欧洲一直比较乱。
罗雅谷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