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应元等人对视一眼,当着温体仁的面,没有多问,纷纷上马。
温体仁心头开始沉重,带着很不好的预感,上了马车,跟在魏忠贤边上。
五千的缇骑,一半骑马,一半步行,径直奔着太原府方向。
魏忠贤料的有些不准,徐大化这会儿,已经到了太原府。
被闲置了一年,又因为崇祯继位,阉党岌岌可危,徐大化一直在惶恐不安,担心被牵累,却没想到,突然之间,被起复为山西巡抚。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不过两天,他就给举荐他的魏忠贤写了十几封信,一个是表达感谢与忠心,一个自然是求教。
等到魏忠贤的回信后,他哪敢不尽力,飞快到了太原府,一面将他的亲信四处安插,一面又用各种手段收集妨碍他权力的人的把柄。
他非常的忙,忙的超过了崇祯。
本就因为西三岔盐场一事而神经紧绷的太原府,得知三位主官被诏入京城,徐大化巡抚到任,顿时一片惊慌,简直乱了套。
等魏忠贤倒了太原府,进了徐大化府衙,不过一炷香,西厂的缇骑在太原府四处奔突。
山西的高官,包括太原府知府在内,一个时辰就抓了三十多人。
继而是各处的大小商人,缇骑根本不给他们废话的机会,短短时间,因为抗拒西厂抓捕,已经死了十多人。
傍晚,山西省,太原府,按察司监牢。
魏忠贤坐椅子上,温体仁站在他边上。
他们身前,是十几个老幼不一的商人,被捆绑在刑架。
西厂校尉在用刑,没有半点留手。
“说!是什么人组织的抬高盐价,谋取暴利!”
“说!西三岔,你知道多少!”
“说!你们与张家口的走私,有什么关系!”
三十多个校尉在用刑,一句句逼问,彼此交错,又仿佛毫不干涉。
刑架上的人惨叫连连,很快就有人招供,仍旧很多人在坚持。
温体仁看着一个个被打的没有人样,脚底下都渗到了血水,神情冷硬,强撑着。
一道道供状,很快就出现在魏忠贤手里。
魏忠贤并不看,递给身后的杨寰。
杨寰知道魏忠贤识字不多,便躬着身,一字一字的给他念。
起初,魏忠贤并没有在意,直到听到一个名字,忽然道:“范永斗?是张家口那个?”
杨寰一怔,连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