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847章(1 / 2)

还有一些偏远的州道,能够自给自足,不让百姓忍饥挨饿,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多年来,江南道都是独占鳌头,稳居产粮榜的首位。

大夏毕竟还是农耕社会。

粮食,才是硬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士绅有恃无恐,不断兼并土地,将大夏律令都不放在眼里。

可是,苏放居然从南洋,运回来了二百万石粮食?

足足是江南道的两倍?

这怎么可能!

毕竟,在大臣们的认知之中。

南洋就是一片不毛之地。

充其量跟百越差不多。

当地的百姓,也是刚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又馋又懒,不事劳作。

这样的地方。

居然能产二百万石以上的粮食?

实在是荒谬到了极点。

面对大臣们质疑的眼神,苏放并不意外。

皇上开海,才几年?

大夏百姓,连南洋在哪都说不清楚。

朝堂上的大臣们,自然不可能如此愚昧,对南洋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但是。

这些了解,也仅仅局限于书籍上。

然而,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些记录南洋风物的书籍,大部分都有数百年历史,甚至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早就老掉牙了。

几百年前,南洋确实是一片荒芜。

那里的气候,虽然适合种植稻米,可是耕作粗放,也没有灌溉设施,当地的百姓也是愚昧无知,不知道如何耕作,只能任其作物生长,只能看天收。

如此一来,粮食产量自然是极其低下。

当地的百姓,尚且填不饱肚子,饿死人是常有的事。

可几百年过去了。

在洋人到了南洋,开辟殖民地,建立种植园。

毫无疑问这是侵略。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洋人也确实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教会了当地人一些基本的种植技术。

特别是,自从大夏平定南洋以来,王孝儒率领着儒生南渡,来到南洋,将大夏先进的农学技术,传授给当地人。

凭借着肥沃的土地,以及优良的气候条件,南洋的粮食产量自然是节节攀升。

除此之外。

南洋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鸟粪石!

鸟粪石这种天然的肥料,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是毫无疑问的神器!

大夏为了开采鸟粪石,要派出船队,在南洋的小岛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