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一仗我们也必须打,否则以后列国纷纷效彷怎么办?”
魏征终于开口,道:“我亦赞同真人此言,薛延陀敢收留大唐的逆贼,还以忠臣为质强求公主,此举无异于公开反叛大唐。”
“若我们不能给予迎头痛击,唯恐列国效彷,真到那一天就晚了。”
“所以这一仗我们必须要打,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大唐的态度,警示后来者。”
自从打完吐谷浑就退居二线,久不过问朝政的李靖也终于开口道:
“薛延陀事实上统治漠北十余年,控弦之士二十余万,有当年东突厥半数实力。”
“夷男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他想当真正的草原之主,想和大唐平起平坐。”
“若我大唐同意其和亲之举,不用十年草原将不复为中原所有矣。”
李世民见他开口心下就是一喜,连忙问道:“卫国公可有良策?”
李靖说道:“我同意陈真人的意见,这一仗必须要打。”
“但为了契必将军的安危,必须要控制好战争的烈度。”
“既要打痛他,又不能把夷男给逼急了,行破釜沉舟之举。”
李世民深以为然,其实这也是他的态度,打是必须的,问题就在于打到什么程度。
其实就算没有这件事情,大唐也会和薛延陀开战,甚至已经做好了灭其国的准备。
只是有了这件事情,不得不改变计划,改为打痛他。
所以说,夷男阴差阳错之下,反而救了自己一命。
对于这个新计划,军方自然也是同意的。
别管能不能灭国了,先有仗打再说。
现在的问题就是,派谁去打这一仗。
能打赢薛延陀的将领很多,可是能把战争烈度控制的恰到好处的,要很不容易了。
李世民沉吟了一番,对李靖道:“卫国公可肯挂帅?”
李靖摇摇头道:“臣虽有此心,然以垂垂老矣恐不能在经历草原的风霜了。”
李世民其实也只是象征性的问一下,并没有真的出动他,闻言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扫视了一圈,目光最终停留在李绩身上:“懋功,此行就有你去吧。”
李绩起身道:“喏,臣必不负圣人之托。”
其后又任命侯君集、阿史那社尔为副将,又从各军后抽调将领七八人随行。
然后抽调十三个折冲府共计一万五千人前往草原。
与此同时,大唐的使者再一次出发前往薛延陀,传达了天可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