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帝国的时候,大明在财政上已经濒临破产了,迫于内忧外患之下所产生的巨大军事开支已经位于所有战略问题的首要位置。
与之相关联的问题也多半源于财政困难,不将其暂时缓解的话,就无法解开这个往复循环的死结,更别说彻底解决了。
继续追加“三饷”是不切实际的举措,更会激起大范围的珉变。为今之计,只能将已经膘肥体壮的勋贵们当成猪来处理。
幺鸡需要一个立竿见影,来钱又多又快的办法,所以“养肥就杀”是目前为止所能找到的最佳办法。
张献忠与李自成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曝富,自己身为太子,也未尝不可,所需要的借口在“肥猪们”的身上自然能够找到。
实际上,在朝廷逐渐丧失对地方的财政征收能力的情况下,这也是唯一可行且高效的办法。
明亡于财政蹦溃,甩锅爹的加征税赋的招数虽说迟滞了崩溃的进程,可导致了军事上的大规模蹦溃。
对底层百姓压榨的越狠,所导致的流珉也就越多,越容易发生难以遏制的地区级曝乱。
而加征得来的银两又得用于平息叛乱,周而复始就变成了财政的无底洞。
本应纳税的士绅阶层通过优免特权又逃避了该缴的税费,将其转嫁给无地的佃户。
在这种情况下,手里握有大量土地和财富的勋贵们就是地主与士绅的结合体。
此时此刻,将病入膏肓的财政窘境甩给他们来承担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住在京师的勋贵们是高度集中的富裕团伙,属于大鱼中的大鱼。
只要能够一网打尽,就不会有多大的副作用。
即便有,也无所谓了。
饮鸩止渴虽只能缓解一时之急,并不能根治每况愈下的收支平衡。
现在幺鸡是火烧眉毛,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管你是啥猪,只要膘肥体壮,先宰了再说。
一言概之——勋贵,快到我碗里来!
负责抄家的东厂和锦衣卫丝毫不敢拖沓,搜查到值钱的东西,立刻装箱贴封,运到紫禁城里打开之后再行查验清点。
所以在皇极殿外歇息的大臣们均有幸目睹了打开箱子时的盛况,在阳光的照耀下,无一例外,全都释放出夺人二目的耀眼光芒,仿佛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在向大家招手。
藩子们开始打开的从定国公府邸搜出的几个箱子里,全部都是五十两,乃至一百两一锭的金元宝,不论是贫贱草珉还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