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必须有勇、有谋、有所准备,方能克敌、制胜、收复辽东!当下应以重点防御锦州为首要任务,锦州若失,则宁远与山海关都将直接遭到东虏威胁。待挺过最近三年之后,王师剿灭肆虐南方的流寇,主力调至辽西一线,便一路沿海岸线向北徐徐推进,利用郑家船队的补给能力,摧毁沿岸的东虏城镇良田。另一路则收复东虏不便随时支援的辽东半岛南部地区,随后以此地为跳板,向整个半岛地区挺进。”
总而言之就是急功近利要不得,这时候追求一蹴而就的结果就是满盘皆输,明军的机动部队就剩下二十万而已,再得瑟一次就彻底没法翻盘了。
“……如此战术不会被东虏所乘?”
崇祯稍加思索,也认为这逆子所言不无道理,之前耗资上亿两银子,却将大半个辽东拱手让人,想来都令他无比心痛。
若是这套耗子三亿两银子的战略能够收复辽东全境,那崇祯也会咬牙认可,只是耗时太长,未来结果如何还是扑朔迷离。
但至少不能让王师遭遇第二个萨尔浒,不然等关外明军被东虏歼灭,京城便会处于朝不保夕的态势之中了。
崇祯对军事方面并不精通,对于如何对付东虏,也没什么具体的好办法,既然这逆子说能逆转乾坤,那便姑且一试好了。
反正他已经快移驾南都了,即便整个北方都变成战场,甚至被东虏侵占大半,大明也能至少可以保全半壁江山。
“父皇,王师沿海岸线推进的原因就是可以得到郑家舰队的保护,一来可以让舰炮轰击岸上的东虏,二来实在无法力敌的话,也能从海上安然撤退,避免主力被东虏重创。如此王师便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立于不败之地了。大明的全线防御战略只是暂时的,仅需静候三四年,最迟五年,便可迎来转机。而当下正是较劲的关键时刻,容不得犯一丝一毫的错误。军事方面要尽可能地保全各部,避免被东虏歼灭,以图后期大规模反攻时投入作战。财政方面要开源节流,严禁奢靡浪费。对内要多开矿山,同时大力征收盐、粮、茶、铁、糖、酒、布、瓷等八大税费。对外扩大出口贸易额,将西夷愿意购买的大明特产全部卖出,换取对方手里的银子。儿臣计划在五年之内,将每岁出口总额增加到五千万两银子,十年之内达到一亿两银子。朝廷可以获利百分之十,每年便能从出口贸易中获得至少五百万两银子,往后从海税中获得的收益将会越来越高。”
矿税是不愁了,但有了海税支持的话,朝廷的岁入还能增加不少,哪怕只多收入一百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