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弹。
炮兵连来战场的目的就是为了联军开路,跟京城保卫战一样,务必端掉可能威胁己方进攻的清军重炮阵地。
一个连所辖三个排,总计十二门新式铜炮,看着不多,但由于射速极高,单位时间内的投射速度不亚于六十门红衣大炮。
投入炮兵规模较少的原因是某太子也担心战事不利,导致炮兵连被对方俘获。
此番只是送了十二门铜炮的话,往后对王师的威胁也不会很大。
如果遇到铜炮无法直射的目标,便可以使用“飞毛腿”导弹进行打击,这种武器是大清那边绝对没有的。
即使进行仿制,没有陀螺仪的话,精度注定不会很高。
多尔衮主动让出海边十里,等着宿敌主动上门。
上次不明对方底细,导致吃了大亏,此番就不能重蹈覆辙了。
进攻的第一天,联军向内陆推进了五里地,完全在可视的范围之内,然后就扎营不走了。
没有敌人前来搔扰,无比顺利地推进,让全军上下都感到极其的舒坦!
只是缺钱且想赚钱的人不这么认为,倘若不是军令已下,他们早就扑上去厮杀一番了。
主帅都不着急赚钱,他们也就只能继续等待时机。
倭军正面宽达三里地,两翼由王廷臣与曹变蛟的骑兵负责掩护。
推进时旌旗招展,人头攒动,鸟铳密密麻麻,战车栉比鳞次,场面甚是壮观。
由于前方发现了小股清军侦骑,第二天推进了三里地,堀田正盛又决定不走了。
因为天气炎热,扎营也很简单,完全无需防寒取暖,只是做好周遭的警戒即可。
多铎与豪格均提议带队前去劫营,但被主帅多尔衮直接否决了。
多尔衮通过不断传来的报告,已经大致弄清楚了相关情况。
敌军中路步兵与车兵为倭军,掩护两翼位置的为明军骑兵。
自己麾下虽有六万精骑,却不能轻易投入战场。
前番较量,多尔衮便接到硕托的报告,说是敌军鸟铳手居然能够忍到二十步之内方才开火。
在如此之近的距离开火,便意味着大清王师的精骑根本没有躲避的可能,瞬间便会被打翻在地,而且还会绊倒身后的同伴。
多尔衮命令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炮手利用土丘等有利地形,部署各型火炮,待敌军进入射程,可先行发炮。
轰杀其步兵大队,造成混乱后,再行出动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