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必定想要伺机而动。
倘若多尔衮实在故弄玄虚,玩调虎离山,用一支偏师将明军主力吸引到南方。
然而自己率领主力再率主力快速渡河,通过鹿儿岭,攻取遵化,或许更为合理一些。
想到这里,某太子修正了自己之前的命令。
将阎应元所部五千人,以及三万团练驻防鹿儿岭。
这些人没多大战斗力,跟在后面也是累赘,驻防此地还能当个眼线来用。
鹿儿岭北侧,靠近长城防线,还部署有四千明军骑兵,以及上万倭军。
这些部队虽然比不了某太子所率的主力,但也能起到迟滞辫子推进的作用。
正是有了这些部队的帮助,某太子才能带着主力人马安心南下。
走了大概两天时间,哨骑报告说辫子主力停下了,某太子一看地图。
不出所料,多尔衮在滦河拐弯处,也就是后世迁西的位置停下了。
你不走,我不走!
你一走,我就跟!
咱就是属狗皮膏药的!
你想打,老子非陪到底!
这里地势平坦,比鹿儿岭附近要好得多,倒是利于辫子骑兵往来冲杀。
“传本宫谕令,全军就地扎营,小心戒备!”
隔河遥相呼应了这么长时间,不打一场,怎么对得起这三九天啊???
大清王师不就擅长冬季作战么?
越冷的天气,战斗力就越高。
某太子不擅长这个,手下也不太擅长。
但三九天的北直隶北部可是不会下雨,这样携带的大量火器就不会因此而失去作用了。
“报~!王爷,蛮明主力原地业已扎营!”
“好!”
多尔衮想了想,便下令明早全军向东开拔,并不过河。
这让代善、阿济格、多铎等人大为不解,多尔衮也是陡然心生一计。
按照常理,若己方拔营向东,则那魔童便会亦步亦趋地找做不误。
多尔衮命自家兄弟三人,各带五个甲喇的骑兵,待入夜之后,先行向北,再悄悄过河。
等三天之后,这三路人马迂回到明军后方,多尔衮便下令主力渡河,迎战明军。
待蛮明主力被吸引过来之后,其背后的三路人马便可以并杀出,令那魔童首尾不能兼顾。
飞骑来报说鹿儿岭仍有大量蛮明驻军,说明魔童对于那里并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