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思退,百战而不殆,方是兵家之常事也!
“虏酋皇太鸡甭想翻盘!”
对于怎么打和怎么跑,某新皇怎么可能不提前想好呢?
在东北北部龟缩的前提是要迅速兴建大量的木屋,否则大军根本熬不过零下三十度的寒冬的。
但在辫子大军已经遭到重创的情况下,大军也没必要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原地驻防了。
现在还无法估计能搜刮到多少粮食,故而绝地不能冒这个风险。
剌鲁卫的气温跟莫斯科差不太多,某新皇可不相当东方拿破仑!
“报!陛下,吴三桂遣人前来,若是有意归降!”
眼见大军就要逼近纳邻河卫了,某新皇忽然接到了一个不那么好的好消息。
对于这货,某新皇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前明军将领投诚大明?
这不是在搞笑么?
你让没投降的人怎么想?
当年祖大寿是诈降,来了个金蝉脱壳,耍了皇太鸡,某新皇才既往不咎。
你这当大清王爷都多少年了,这会儿火烧眉毛了,眼看大清不行了,才想起归降!
不好意思,晚了!
“告诉来人,吴三桂只有用东虏亲王的首级,才能换取归降之权利。否则,要么尽快率部过江,要么率部向东。朕念其当年功劳,可以放其一马,莫要等到刀兵相见,届时炮火无情!”
这货可以降,但要纳投名状才行,不然有多远就滚多远。
以后大清不行了,还可以去降俄国、波斯、奥斯曼、哈布斯堡家族嘛!
三姓家奴算个啥?
来个十三姓家奴!
这玩得才六六六嘛~!
现在己部所处的位置大概在五常,这地方出产大米,而且从当地田间的情况来看,吴三桂的确遣人种植了不少水稻。
根据抓获的包衣奴才供述,方圆百里,都是水田,每年种一茬,亩产可达两石左右,并不比江南的水田地多少,
加上可以捕鱼摸虾,刨去送给皇太鸡与吴三桂的部分,奴才们可以自留三成产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虽然只留三成,但这里每家至少都有三四百亩良田,人丁兴旺的家族更是有上千亩之多。
可以说每家都不可能用饿死之人,而且顿顿可以吃饱,隔三岔五还能吃到肉。
如此生活,若是仅比较吃,不算穿、住、行等方面,比起关内也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