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便成了封疆大吏里的第一肥缺,不少人都盯着这个差事。
皇帝没提前征求左懋第的意见,这位即将卸任的巡抚也只能三缄其口。
某新皇听安插在吏部的眼线报告说,已经有不少人在花大价钱在打听消息了。
当然,最终决定权在某新皇手里,谁都别想横插一杠子。
大概率是由皇帝的学生,也就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士子来担任。
读过圣贤之书的家伙,多半都是最初追随某新皇的从龙之臣,才能获得最好的机会。
但位置也就只有八个而已,除非能在朝廷里担任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否则还是白扯。
对此,某新皇是一点不着急,这个位置的备胎有好几个。
譬如当初硬塞给左懋第的生员许久福,据说混得还不错。
这么多年过去了,起码没把自己脑袋给混没了。
西历六月六日,崇祯皇帝举行了退位让贤大典。
没错,退位也是可以大肆庆祝的!
因为一来自己没死,二来也不是让位给东虏等外敌或者关内的流寇。
算起来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皇位过渡了,不像濒死的天启皇帝传位给崇祯那般凄惨。
得了好处的某孝子也立即宣布全国放假六天,以示恭贺太上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随着崇祯皇帝的退位,这便意味着今后大明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昊菁皇帝。
其余的皇子在成年之后也只能成为藩王或亲王,区别就是前者有封地、军队、衙门(又名小朝廷),后者啥都没有。
崇祯膝下地盘最大的藩王自然是原来的五皇子,现在的缅王。
亲王最出名的,当然是即将从西方游学归来的二皇子,也就是定衷王。
坊间对崇祯皇帝的十个儿子也有个排名,长子一直高居首位,眼下也没有任何争议了。
位居次席的皇子则有一定的分歧,有人说是缅王,有人说是定衷王。
前者是崇祯皇帝最喜欢的儿子,后者则是周皇后所生的次子。
一个庶出,一个嫡出。
前者有崇祯皇帝的鼎力支持,后者则紧抱生母周皇后和兄长兼北帝的大腿。
五皇子到了缅甸之后,便可以拥兵十万,坐拥不下三省之地了。
不但不用向南廷缴税,崇祯皇帝还会每年给予其不少补贴。
相比之下,定衷王就没这个待遇了,一切都得指望皇后、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