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很不厚道了。
席间,张煌言还问起了万礼对于今后的打算,去打莫斯科的事情就可以直接跳过了。
主要就是如何过伏尔加河,因为不能一直等冬天,再让大军过河。
对此,万礼有两个打算,其一是缴获罗刹援军的船只,其二便是自力更生了。
木筏子倒是不难做,维修飞艇的地勤人员还会做羊皮筏子。
但对于全军八万人,连同六百多辆坦克以及十万匹左右的战马与驮马来说,这点运力无疑杯水车薪一般。
最好的解决之道便是在消灭罗刹援军之后,趁冬季河面封冻,大军再行过河。
马匹倒是其次,万一坦克在过河时,由于发动机进水,导致趴窝,那就麻烦了。
张煌言与曾英也都同意万礼的想法,坦克算是他们阵战时的最大指望了。
步兵离了坦克不是不能作战,但有了坦克助阵,便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伤亡数量了。
至于罗刹援军何时才能到来,这就没法估计了,连个知情的罗刹将校都抓不到,一切只能靠碰运气……
对于设伏兵的事情,张煌言认为倒是可以尝试,可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
因为从城头上完全可以看到己方的兵力部署情况,很可能罗刹人已经得知了大明援军的到来。
故而三路人马是否汇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一切都摆在明面上了。
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沿河多派探马,时刻掌握周边的动态,防止被罗刹援军突袭了。
不过万礼与曾英都时刻盼着罗刹人能快点过来找死……
现在起点在本土的铁路最多修到了巴尔喀什湖,再往西的辎重运输就都得靠马车和卡车。
距离大概有五千里以上,如此远的路程,消耗自然非常之大的。
最坑人的就是完全不能利用河道进行运输,因为整个北境的河流基本都是南北走向的。
故而尊师想派人运输给养,也要不少兵马负责保护,同时还能用打猎与捕鱼的方式来减少粮食消耗。
对三位主将来说,眼下最可行的策略还是捕鱼加打猎,顺便从周边地区搜刮一些粮食。
能买粮就更好了,不动手只花钱的话,便可以让当地的罗刹人继续种地了,大明王师也就有了后援。
在罗刹腹地作战,跟远征美洲那边的处理方法不能等同对待。
人家有舰队随行保护,一艘商船上的给养就足够养活上千人,余下就是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