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200章:东欧乱战(5 / 11)

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 8237 字 2022-06-03

与波立是同盟关系,清军自成一系,等于是三个军事团伙在互相较量。

看上去没有盟友的清军最为孱弱,可实际上却是兵力最为雄厚的一方,实际可以投入的兵力超过六十万之巨!

若是进行总动员的话,可能增至八十万!

几乎等于俄国、奥斯曼、波立这三国在东欧投入的兵力之和!

这三国也能进行总动员,但在不危急自身存亡的之前,不会这么做。

俄国后来倒是做了,但为时已晚……

在波立与奥斯曼先后被击败之后,清军等于上演了当年萨尔浒之役的一幕。

经过多次试探,均遭到了惨败,奥斯曼便在意识到北方多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

苏丹易卜拉欣一世觉得清军占据的地方实在没啥油水,便做出了妥协和让步。

双方与德涅斯特河为界,划分势力范围。

顺鸡在征求过群臣的意见后,便让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雅秦与奥斯曼使者签署了合约。

若是可以通过妥协的方式来给自己减少一个敌人,这是奥斯曼与大清均乐意看到的结果。

签约之后,奥斯曼军队不会北进,面临俄国压力的清军自然也不会在继续南下。

除了派遣一部分兵力沿德涅斯特河驻防,由博洛与岳乐指挥,兵力为三万。

清军的主力则一分为三,西北方向由鳌拜和尼堪负责,兵力达到十万。

对付东侧的俄军以多尔衮的两白旗为主,檬古诸部和拉辛的哥萨克为辅,兵力接近二十万。

剩下的主力皆驻屯在第聂伯河以西的南布格河至顿河流域,先行参加春耕生产,以保证秋收时获得足够的粮食。

耕地被顺鸡视为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在外敌对大清构不成致命威胁的前提下,就必须确保春耕的顺利进行。

经过上一年的收获,这片黑土地已经证明确实如多尔衮所言,是片不可多得的沃土。

不论是种下小麦、水稻,还是土豆、地瓜,均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成。

只有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大清的国力才能得到迅速恢复。

多尔衮只是提了个建议,并不会监督耕作情况。

真正的侧重点还是军事方面,尤其是消灭察里津的俄军。

在坚守了一年之久后,奥布霍夫意识到自己与莫斯科的联系已经被敌军切断。

城内粮食即将消耗完毕,如果不能尽快获得粮食,守军就只能向北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