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同意,咱们便可赚一笔。反之,咱们可以继续巩固海权!”
昊菁皇帝倒是看得开,作为世界霸主,就是要超凡脱俗,不要用过世俗的眼光来看问题。
“臣觉得二十年之内,法荷两国都难以造出三级铁甲舰!”
方以智在欧洲期间,是参观过两国的造船厂的,对其军事工业实力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看到自身与我大明的差距,那两个大客户才会舍得砸钱买船嘛!看不到的话,说明其要么近视,要么是瞎子!”
保证自己的洋海权益,就可以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每一艘商船就等于一座可以移动的海上小金库。
现在连奥斯曼帝国都对造船无比痴迷,由此可见海上贸易对本国税收的重要性了。
将自己的土特产运到对方的市场,从中赚取远高于本土价格的利润,这就是海上贸易的本质。
明白这个本质之后,谁能抵挡住这种诱惑呢???
更别提还有万里运输黑叔叔这种无本万利的事情了……
在两年之后,天津造船厂将有八艘俾斯麦与八艘定远下水。
尽管有一半要交付郑芝龙,但也能让大明海军的主力舰战斗力翻倍。
光是四艘俾斯麦与十二艘定远,就能横扫整个法国海军了。
南方的南都造船厂还在建造一级铁甲舰,不过是用来出口和装备海防部队,后者是用来巡逻的。
在昊菁皇帝的海军发展计划里,水面舰艇部队将逐步淘汰一级铁甲舰,吨位最低的也是二级铁甲舰。
三级铁甲舰,也就是吉野,才能达到远洋作战的标准。
力争在一七零零年之前,建成一支由四艘布吕歇尔、十二俾斯麦、二十艘定远组成的主力舰队。
吉野的数量倒是没有明显增加,因为昊菁皇帝认为届时三级铁甲舰就是烂大街的产品了,没必要过于重视和砸钱了。
大明现在岁入两亿五千万银币,太仓余额却没到一亿银币。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造船厂里正在培育的那些吞金巨兽。
第八批次造船计划(1676-1682),同时开工的俾斯麦高达八艘。
在采用了合金装甲与后膛炮之后,单艘造价达到一千万银币。
能够同时开工就是因为可以分期付款,否则加上一起建造的八艘定远,连大明帝国也吃不消这种规模的玩法。
昊菁皇帝就指望外销吉野能够回本了,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