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进行升级才行。
单发战斗机当舰载机的前提就是发动机必须可靠,否则可能飞着飞着就喂鱼了……
朱慈烺更青睐于用造价昂贵的“黑脚信天翁”当舰载机,毕竟是双发的,比较靠谱一些。
由于量产数量较少,加上双发还是新款机型的缘故,一架“黑脚信天翁”的造价相当于四架“信天翁”。
比原型“梅塞施密特”-110尺寸缩水的好处,在此时就体现出来了,更适合作为舰载机来上舰。
不过在无法折叠机翼的情况下,体型还是太大,根据科学院的计算,最小也得用“国王”型铁甲舰改装的航母来搭载。
算上被拆成几大块的备用机在内,一艘国王型航母最多也就能搭载二十架“黑脚信天翁”,加上四到六架用来搜索敌人或落水飞行员的直升机。
第十三批次造舰计划(1709-1717)早就拟定好了,包括两艘比“国王”更大的八级铁甲舰“沙恩霍斯特”。
为了保证质量,预计建造时间长达八年之久,考虑到物价上涨、使用全新的动力系统和主炮等因素,科学院预计两艘巨舰的合计造价至少为一亿五千万银币。
俾斯麦与布吕歇尔用的都是一七一毫米主炮,国王安装的是二四六毫米主炮, 到沙恩霍斯特这里,就升级到了最新型的三二二口径主炮。
路易十四已经有了两艘布吕歇尔,朱慈烺不光要跟他拉开代差,还要从吨位与火力上,都领先其两代才能高枕无忧。
新版的吨位与老版相近,标准排水量约三万两千吨,满载排水量接近三万九千吨,两项指标都比上代国王高出约一万吨。
由于舰体长度足够,所以在安装四座双联装主炮塔的同时,也能安装一座可以容纳四架直升机的大型机库。
可以说沙恩霍斯特的造价的确创下了历史记录,但也是物有所值的,因为起码在主炮口径上超过了原版,而且搭载了直升机。
至于造价方面,对岁入已经达到十三亿银币的大明帝国来说,每年斥资一亿左右的银币用来造舰,应该并不是甚子难事。
这个岁入标准只是含金、银、铜、铁等金属在内的收入折合成银币的金额,若是加上土特产的部分,那就可以达到十六亿以上。
假设当年大明在关内的耕地总面积巅峰时为十亿亩,现在大明帝国(不含藩国与郑氏的部分),在册耕地面积便接近三十亿亩。
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因为在澳洲炸山、向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