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艇。
这些玩意在海面上机动灵活,用反舰导弹非常难以摧毁。
所以舰载机飞行员都使用速度更快、过载更大的空空导弹来射杀猎物。
像排水量只有50吨的高速导弹艇,其实就是一种海上小脆皮。
哪怕空空导弹装药量再小,一枚也能将其炸成一堆碎片。
但不能确保命中率,因为海面上的目标太多,容易互相干扰。
明军飞行员迫不得已,只能采取双发齐射的攻击方式。
同时还要降低飞行高度,这就给了对方反击的机会。
超过一百架“王鹫”、“台风”、“阵风”被76毫米舰炮直接击落。
但波斯导弹艇部队的任务不是防空,而是反舰。
在没有摧毁明军舰队之前,防空战果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突击行动,危险程度算得上是九死一生。
余下的三百多艘导弹艇完全没有折返的迹象,义无反顾地冲向目标。
没等用肉眼看到敌人的战舰,便遭到了对方舰炮的疯狂阻击。
一道道水柱在导弹艇旁边骤然升起,这就是最危险的信号。
说明已经进入舰炮的射程里了,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一艘不幸的导弹艇被炮弹直接命中,瞬间就变成了绚烂的烟花。
这并非偶然,很快就有导弹艇接二连三地被炮弹打成了纷飞的碎片。
大明远征舰队的近防炮早已开始工作,敌人发射的第一批反舰导弹已经飞到了跟前。
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了八成左右的部分,余下两成则只能交给近程导弹与近防炮来负责。
来袭导弹总数超过八百枚,迎接它们的是超过两百座“拉姆”、“卡什坦”、“密集阵”等近防系统。
平均一座近防系统只要拦截不到五枚反舰导弹,而且都是亚音速的导弹,摧毁它们的压力并不算大。
从大礼包里召唤出来的英、俄、印、西四国的战舰,虽说各有长处,但唯一的相似之处就是近防能力都差不太多。
不是很突出,也没有明显的短板。
在一个方向上想用四五枚反舰导弹来摧毁一艘战舰,其实并不容易。
只要不是腹背受敌,近防炮根本不需要进行180度转向。
炮口调整的时间越短,拦截目标的效率就越高。
在新西兰海战的时候,联军用大量的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就见证了倭军舰队强大的防空能力,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