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后的府试,若是我稽原乡能够有一门两举人的幸事,那便是再好不过了。”说完,学正不急不缓的朝着书阁走去。
背后,姜四郎彻底傻眼了,呆呆的站在原地,两只眼都失去了焦距,学正的话就像是天雷一般,震得他七荤八素的。
姜四郎不傻,所以他能够听出学正话里的意思,期待一门两举人,岂不是说,现在已经是一门两秀才了?
而学正话里话外都提到了姜尚离,莫不是说,姜尚离也中了秀才了?
疑惑、不信、震惊、狂喜……诸般情绪在姜四郎心中盘旋着,浑浑噩噩的给学正鞠了个躬,姜四郎便朝着外面走去,直到到了外面,整个人还没有恢复正常。
姜四郎的父亲陪同在外面等着,同样等着的,还有村中的牛车,得知姜四郎考的不错,这是族长特意吩咐派来的牛车。
“四郎,听说学正把你留下来问话了?学正大人和你说了什么?”姜父眼中露出一丝希冀的目光,斟酌了一下措辞,小心翼翼的问道,生怕得到让人失望的回答。
“嗯,是留下来了。”姜四郎沉闷的说道,六郎可能中秀才这个消息,至今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震得他晕晕乎乎的,顺着姜父的话说道:“学正大人说我考的不错。”
姜父愣了一下,心中涌起一阵狂喜和激动,随即期待的追问道:“可是中了?”
姜四郎看了乡学一眼,靠在牛车上,说道:“爹,没有放榜前,这种话不能乱说的。”
不过看到老爹有些失望的样子,姜四郎说道:“不过,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参加乡试的五百文铜钱,乡学应该会返还回来的。”
姜父纳闷,不明白为什么乡学会返还回来,坐在牛车上苦苦思索。
一贯铜钱即为一千文,折合银一两,四贯铜钱折合金一两。
参加乡试与府试,由于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两道关卡,每年考生如过江之鲫,答卷用量很大,为了避免国库因此耗费巨大,所以每位考生收取费用五百文。
所以像姜大维这样的家庭,一般是等到姜尚离年岁不大不小的时候,才会让他参加乡试。
年纪不大,日后可继续进学;年纪不小,读的书也不少,有了考试的资本。
而像姜四郎和姜尚离他们参加乡试,一般都是自家出一半,族中资助一半考试费用,当然,族中只会资助三次,若是三次还没有考中,以后想要参加科考,那就自己掏钱吧。
乡试若是中秀才,乡中奖励纹银五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