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03 章 和田之行 四(2 / 3)

没有耔料价值高,但是,文乐有天眼之功,所挑选的净是好玉料。本来还想要购一条矿脉,可是,这个监狱里的总场长,也是一个老狐狸,很快就发现了文乐这些人的身份,不同于常人。不仅文乐挑选的玉石料,他是分文不收,矿脉也坚决不售。说没这个必要,以他这里管的都是重刑犯,外人来了不安全为由,拒绝联合采矿的合作。说如果文乐看得起他,愿意交他这个朋友,就让欧阳平经常去挑选一批石料,运回来就行了。毕竟,现在的玉石山料不值什么钱,百把块钱,可以弄回去一大堆。

文乐记得上世时,曾经发生过的一件趣事,他父亲老家有个熟人,在85年出差到和田时,曾花了一百元钱,买回二十多个鸡蛋大小的和田玉,回去丢在大鱼缸里,与鱼为伴。谁知,在十多年之后,偶而逛玉石市场时,得知和田玉的价格惊人,他从鱼缸里捞出这些玉石,竟被人以上亿元的钱购走,让他大发了一笔横财,在朋友圈里是传为一时的佳话。

文乐见这个快六十岁的场长,为人还算是爽直,只好应承交下了这个朋友。双方成了朋友后,自然就得上门去拜访一下他的家人,文乐在劳改农场总部多玩了一天,也认识了他们一家人。总场场长名叫李常山,是江北省人,曾在六二年中印战场上负伤转业。因为老家没有了亲人,又在边疆找了个老婆,就主动要求留在了边疆省。当时转业时,是被分配在省司法厅,后来调到这里,从分场长到副场长,再到了总场长。

李常山现年五十五岁,过不了几年,也就要退休了。他老婆李放睛,长的是娇小玲珑模样,她说的普通话中,总是带有浓浓的沪海口音。原来,她是从沪海下放来的知青,后招进公安部门,跟李常山结了婚,也是因老家没亲人,又在这里安了家,对回老家也没有什么念头了,她目前是在总场的财务室工作。

这对同姓的老夫妻,俩人生育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儿,去年内招进了劳改场。老二是个小子,今年考大学也没考上,要么等着内招,要么年底参加征兵,去部队锻炼。老三还在上高一,学习也不行。虽然说他们夫妻俩,是为了边疆建设“献了青春”,但是,对“献子孙”一事,还是有些想法。俩口子总不想让孩子们,也在这窝上一辈子。“故土难离啊”李放睛是十分想送孩子们去沪海,或是燕京,到时他们也能去走动走动。

可是,她们老李家三个孩子就是不争气,没有一个能读书走去,让李放睛一直是耿耿于怀,在跟子薇、婉儿、玉萍等女聊天时,谈到孩子的事,她是不由伤心地流出了眼泪。子薇等人,听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