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低空霸主-“鱼鹰”鱼雷轰炸机(2 / 3)

海魂 闪烁 2563 字 2021-06-10

挂载1400公斤(后来甚至提高到了1600公斤)的鱼雷起飞。这简直就是给帝国的飞机设计师制造难题,因为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使用的航空鱼雷也不过就800公斤而已。要多带一倍的弹药,而且还要控制轰炸机的重量,让其能够顺利的从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飞起来,这个难度确实不小。

沈飞的飞机设计师也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这种看起来没有任何希望的轰炸机上,这也分散了沈飞的飞机设计能力,导致了其他两种战机的研制进度延迟。而结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不是沈飞的设计师,而是海军造船厂的弹射器设计师。直到帝国海军拿到了功率更大的弹射器之后,“鱼鹰”面临的很多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才得到了解决。

有了更好的弹射器,海军对“鱼鹰”的重量指标再一次放宽,飞机设计师也尽量优化了轰炸机的气动布局(这实际上正是“鱼鹰”超低空性能特别优秀的根源),减少了一名飞行员,并且在飞机上采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技术。“鱼鹰”的所有问题在得到解决之后,这才正式完成了设计,而此时已经是20年年底了。其设计进度比“食雀鹰”与“翠鸟”晚了很多,但总算赶在战争爆发之前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工作。

在通过了海军的审核之后,沈飞立即着手制造第一批样机,并且建立轰炸机的生产线(实际上,海航所用的三种主力战机的生产线是共用的,沈飞一共有六条这样的生产线)。而此时海军已经意识到战争很快就会爆发,因此让航空兵参加了试飞工作,第一批样机在四月份下线之后,有一部分被直接提供给了海军航空兵,由海航负责试飞。试飞工作在七月结束,海军则赶在月初(试飞还没有完全结束)就下了第一批订单,为三艘航母订购了第一批“鱼鹰”。而航母舰载机部队则是在五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鱼鹰”做航母上的飞行试验了。

可以说,“鱼鹰”的设计与研制非常的曲折坎坷,可其装备部队则非常的迅速,第一批“鱼鹰”就被全部提供给了海航航母载机部队。这体现出了帝国海军的装备采购体制的战时特点,当战争临近的时候,帝国海军用最快的速度武装了起来。

基本性能指标:机长9.4米,翼展11.5米,高3.9米,最大起飞重量5450公斤,5000米高度最大平飞速度210节,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205节,最大爬升高度8200米。挂一枚航空鱼雷时的最大作战半径300海里。挂一枚500公斤炸弹,或者是两枚250公斤炸弹时的极限作战半径为350海里。两侧机翼根部以及后座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