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指挥前线作战,就算海军司令部那几百个参谋军官能够处理完大量的战场信息,可这些参谋仅仅只是海军司令部的躯干,没有大脑的支持,他们的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没有实质效果。
聂人凤找到的也正是这个问题,如果由海军司令部来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就算海军司令部有一万个参谋军官都不够使用,因为帝国海军只能有一个元帅,一个总参谋长。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也不难,那就是在海军司令部与前线部队再设一级指挥机构。由这级中间指挥机构来指挥前线作战。而实际上,这个机构已经有了,那就是战区司令部。这是聂人凤第一次改革的产物,可现在,战区司令部基本上等于是个空架子,因为大部分掌权的人不想放弃手里的权力,严重的内斗让聂人凤第一次改革中最关键的部分失去了意义。
下放权力,并且加强中间指挥机构的地位。这是聂人凤第二次改革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聂人凤还全面修改了帝国海军人事体制,特混舰队作为帝国海军主战部队,其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6战队,海军航空兵这些一线战斗部队的地位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问题是,当时帝国海军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而且没有一套可靠的机制来让中间指挥机构挥作用。如果没有相关的机制来巩固这个介于海军司令部与前线部队的指挥机构的话,那么这次改革的结果仍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就是聂人凤交给谈仁皓的一个新任务,想个好办法出来。让战区司令部能够挥出重大地作用。从而使海军司令部从烦琐的战场指挥工作中解脱出来,也让前线部队可以更灵活的作战。
聂人凤把这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交给谈仁皓,自然有他的道理。
先。虽然谈仁皓的资历还很浅,但是他有着丰富的服役经历。谈仁皓最初就是舰队参谋,而且是从作战参谋干起来的,参加了多次大规模海战,对前线的战斗极为熟悉。而他还在舰队参谋部,海军参谋部多次供职,这让他很熟悉参谋部运作方式,而参谋部是指挥作战的基础机构。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谈仁皓在战区司令部干了几个月。对战区司令部的职责,以及尴尬的位置有很深刻地了解。
其次,谈仁皓是聂人凤的得意弟子,而聂人凤的这次改革必然会触动到很多将领的利益,绝不能提前泄露出去,更不能交给不信任的人去完成。如果论信任度的话,聂人凤对谈仁皓的信任绝不在甘永兴之下。如果没有聂人凤出任海军司令,恐怕谈仁皓现在还在预备役部队里面培训新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