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受不了,就算是受过严格训练,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海军官兵也快要受不了了。
舰队很快就开始转向,谈仁皓在航母上转了半圈,去几个主要的舱室看了下。一路上,官兵都惊讶地看着这个平常不会经常到下面来的司令官。反应快点的会主动敬礼。反应慢点的则会在谈仁皓走过的时候才跳起来。谈仁皓也很快就注意到,舰队官兵的士气还不错,这应该是受到了连续打了几个胜仗的影响。精神状态也还算不错,大概与他们的经验有关系吧。除此之外,还是可以清楚的看出,官兵们都比较疲劳,有的人身上地背心已经完全成灰黑色了。虽然谈仁皓不会太过于严格要求舰队官兵地着装,但他很清楚,如果有条件的话,大部分官兵会让自己穿得干净一点,至少内衣要干净一点吧,而只有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这些官兵才懒得去洗衣服。
高强度持续作战带来地问题困扰了海军几百年,现在的情况比以往好多了。早在风帆时代,战舰离开母港之后,往往要半年以上,甚至两三年之后才会回来。当时海军是在战舰回到母港之后才会给官兵放薪水的,在海上的时候,根本就不会给水兵津贴。再加上长期在外作战行动,帝国海军生了好几次严重的水兵哗变事件。到了蒸汽动力时代,战舰的作战巡逻时间也在半年左右。而最好的官兵也最多只能保持三个月的旺盛精力,普通的水兵在海上生活两个月就会难以忍受了,每当战舰靠港,水兵上岸之后就会花天酒地,在一战之前,唐帝国海军官兵患性病的比例竟然过了两成!而一战后,帝国海军加强了纪律管理,对水兵地个人行为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想方设法的提高水兵在战舰上的生活质量。比如提高伙食标准,增加水兵的私人空间(结果导致很多战舰的排水量增加),设置一些娱乐室,甚至在战舰上设了图书馆,在执行非作战任务的时候,还会在一些大型战舰上安排几名学院的教员,为那些有心学习的水兵安排一些基础课程(后来,帝国海军先在战舰上开设了大学课程,让舰队官兵可以在服役地时候利用私人时间完成一些学业,拿到大学文凭)。这些举措有效的提高了海军官兵的士气,斗志,精神素养,以及官兵的素质,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作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打了三年多的仗,谈仁皓对这个问题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实际上,舰队官兵才是整个舰队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官兵,才有什么样的舰队,如果官兵的体能下降的话,就将直接降低舰队的作战能力。可他也没有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放松对官兵着装的要求,也算得上是他在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