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五个特点就是其作战半径,其机身内部油箱的最大载油量达到了145o公斤,其动机的耗油率也是相当惊人的。在执行远程护航。以及舰队防空巡逻任务时,“游隼”一般挂载一具大型,或者大型副油箱,并且机内油箱全都装满,挂8具火箭弹。携带全部的炮弹,其作战半径过了65o海里,也就是12oo公里左右。如果再机翼内册挂架上再挂两具副油箱,不挂火箭弹的话,其作战半径还可以提高不少。而在执行轰炸任务时,“游隼”一般携带1枚5oo公斤,8枚火箭弹,其作战半径达到了1oo海里。如果选择挂一具大型副油箱,2枚25o公斤炸弹,不挂火箭弹的话。其作战半径达到了5oo海里。这要比当时帝国海军航空兵的所有舰载轰炸机的作战半径都要远,可问题是,飞这么远的话,与舰队的通信就是个严重的问题了。
在具备了这五个特点之后,“游隼”是当之无愧的二战头号螺旋桨战斗机,随后后期大量改进型号6续服役。其性能还在继续提升。比较而言,美国6军航空兵的p-51系列,以及F4u的终极型号比“游隼”要差得多,就算是在某些性能方面的差距不是很大,但在总体性能方面,美军的战斗机都无法跟“游隼”相提并论。
试飞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其飞行度很难再提高了。试飞员最初认为是动机功率不够,并且想通过俯冲的方式来提高飞行度,可结果现。飞机在俯冲飞行,度达到了45o节以后。机身开始猛烈震动,同时动机输出功率急剧下降,如果改出的时间稍微晚一点,或者是操作稍微有所不当的话,飞机都将迅进入螺旋状态,甚至在空中解体!在试飞过程中,就有两名试飞员因此而丧命!
这肯定不是动机输出功率不够的问题,实际上按照当时的空气动力学计算公式,“游隼”地动机输出功率是足够让其达到45o节以上的度的。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航空动力学工程师,飞机设计师找到了一个新的障碍,这就是“音障”。导致飞机的度无法提升,甚至出现空中解体现象的正是飞机的度在接近音的时候所产生的激波。对当时的所有工程师,设计师来讲,“音障”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也正是这道看不见的障碍,拖住了飞机的度,在出现新的动力系统,以及新的空气动力设计方法之前,没有任何飞机可以越过这道障碍!
初步的试飞工作要持续到二月初,随后哈飞将根据部队反馈的情况,以及在试飞中找到的问题,对“游隼”的设计再次做小范围改动。这也是战斗机在定型之前的最后一轮设计变动,大概到2月底,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