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二卷 胜利航线 第五十四节 重型鱼雷(4 / 5)

海魂 闪烁 4064 字 2021-06-10

攻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在执行舰队护航任务的时候。反潜,甚至是防空能力都要比鱼雷攻击能力更重要,在帝国海军前面加强战舰的防空能力的时候,自然不会忘记让驱逐舰也进行防空强化的改装,到最后“城市”级在定型的时候。就只保留了两座五联装鱼雷射管,多出的空间部署了一座主炮炮塔,以及十几挺机关炮。

战争初期,帝国海军通用55o毫米重型鱼雷,其性能只能算是中下,毕竟帝国海军一直不太重视鱼雷战能力。在大战初期,日本海军使用地“长矛”鱼雷给了帝国海军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日本战败之后,帝国从俘获的一批日本工程师那里弄清楚了“长矛”的具体性能以及设计数据。随后又得知逃到美国去的日本流亡科学家正在协助美国人开比“长矛”更好的氧气鱼雷,帝国海军也立即启动了氧气鱼雷研制计划,放弃了之前一直在搞的电动鱼雷。这就是65o毫米重型鱼雷的来历,这种鱼雷最先配备到了新服役的丙型与丁型潜艇上,后来也6续配备到了驱逐舰上。在常荐新率领第三特混舰队远征的时候,第三特混舰队的驱逐舰上全都换成了65o毫米重型鱼雷射管,这也正好体现出了大型驱逐舰的好处,其宽大的舰体空间拥有足够地改进与升级余地,不用为换装更大,更重的鱼雷而愁。

65o毫米重型鱼雷的性能与日本的“长矛”鱼雷比较类似。其最大能够达到2o海里的射程。即使以最快度也能够达到12海里的射程已经足够使用了。毕竟射程再提高的话,那么能否命中目标都成了问题。帝国海军提高鱼雷的口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加强鱼雷的战斗性能,而是要提高鱼雷的安全性。日本人在设计“长矛”的时候就很少考虑到安全性,因此“长矛”鱼雷的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很容易生自爆。也许日本海军可以容忍这些缺点,可帝国海军是不能容忍的。在受到技术限制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鱼雷的安全性。那就只能将鱼雷做得更大一点,增加了更多地专用安全设施。

可以说,65o毫米鱼雷可以对付任何一种海上目标,这也是驱逐舰上唯一一种可以对战列舰构成威胁的武器。就算军务舰地主装甲带能够挡住16英寸穿甲弹的直接打击,可是任何一种战舰的水下防御能力都是相当有限的,战列舰也不例外,别说那几艘英国海军的老式战列舰,就算是“新省会”级,以及美国海军的“依阿华”级,以及更大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只要被65o毫米鱼雷命中的话,那不死也得重伤!

八艘动鱼雷攻击的驱逐舰全都携带着这种致命的武器,而在它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