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导航员,也就是雷达操作手的培训难度比较大,也就没有哪个舰队指挥官会安排“侦察鹰”去执行轰炸任务。从此,李耀芳与连廷威成为了真正的侦察机飞行员。
他们的侦察机是在五点四十八分的时候起飞的,是第三架离开了“贝尔加湖”号航母的侦察机。这也
在不第六次侦察任务,在此期间]息时间加起来都不到15个小时。与其他的任何一名侦察机飞行员一样,他们最大的敌人是疲惫,而不是有可能遭遇的敌战斗机。为了让飞行员不在飞行途中睡着了,勤务人员给他们的水囊里装的不是白水,而是苦咖啡,或者是浓茶,这大概也算得上是特殊“装备”了吧。
44号侦察机是向东飞行的,其飞行航向为184度,在天色逐渐亮起来的时候,侦察机已经离开舰队大概1oo里了。实际上,在25o里的范围之内,几乎不会有什么现,因为在不到一个小时前,执行夜间侦察任务的侦察机刚刚从这一海域返回舰队,如果美军舰队在这里的话,那早就被现了。因此,到七点左右,也就是44号侦察机飞出去了里之后,连廷威才启动了侦察机上的雷达,开始搜索周围海域。
“侦察鹰”上最主要的侦察设备不是人的眼睛,而是雷达,因此侦察方式也改变了不少。一般情况下,主要是由导航员负责盯紧雷达屏幕,而飞行员则间歇性的扫视周围的海面,以避免因为敌战舰靠得太近,而没有被雷达现,不过,这没有多少作用,毕竟在敌战舰靠近之前,雷达就已经有所收获了。
也正因为大部分的侦察任务都楼到了导航员地身上,会导致导航员严重疲劳。在接到部队的反映后。哈飞对“侦察鹰”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即在雷达的反馈信号器上连接了一副耳机,只要收到强烈的雷达反射波,耳机就会出噪音,提醒导航员。这就避免了导航员因为过于疲劳而睡着,结果错过了现敌舰队地机会。可问题是,这套系统根本就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特别是在岛屿分布密集的海域,耳机里的噪音几乎不会停止,结果很多导航呀根本就不会戴上耳机,甚至有人找勤务人员把耳机给拆了下来。
一直盯着雷达屏幕,这甚至要比一直盯着外面的海面还要痛苦。连廷威一般每过两三分钟才扫一眼雷达屏幕,然后就尽量的养神。必然因为过于疲劳而进入恍惚状态。另外,李耀芳也会时不时聊上几句,提醒连廷威别睡着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两人也聊得没有什么话好说了,这两天,两人聊了很多事。几乎该说的都说了,就差没有委托对方为自己保管遗书。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