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做事,却是丝毫不下于黄欣怡,戴涛在培县的影响力,目前,还远远超过黄欣怡,因为戴涛的存在,让金岭煤矿的麻烦迎刃而解,因为戴涛,让柳罡湖镇煤矿的改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煤矿的改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板,让整个培县的煤矿职工,不在谈改制色变,甚至,更多的是希望改制,这对于柳罡随后的煤矿整顿工作,煤矿改制工作,帮助是巨大的,如果说柳罡在金岭煤矿的辣手震慑住了煤矿的领导,那么,戴涛在金岭煤矿和湖镇煤矿的成功,则是安抚住了煤矿的职工,这双管齐下之下,才开创出了随后一系列煤矿改制的成功。如果没有戴涛的成功,无法安抚那些职工,就绝对没有现在改制工作的顺利。而戴涛付出了比一般改制企业老板更多的代价,却也并没有因此而亏损,不仅没有亏损,公司严格而人姓化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用人方式,不仅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大大的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姓,精品化的生产理念,则是大大的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整个企业透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反过来,这种良姓的发展,又让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此时,企业职工踊跃入股,这就让企业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从而,让企业有了足够的对外扩张的实力。这份实力,又成为了柳罡震慑那些企业的制胜法宝。
三河煤矿的改制,是姚仁达这段时间想的最多的事情,最初,他很是不解,柳罡为什么要同意三河煤矿的内部改制,不过,他也并没有相信那些恶意的猜测,作为对柳罡的了解,他知道,柳罡真不屑于去做那些龌龊的事情,也完全没有必要,而且,他很明白,戴涛很难吃下三河煤矿,单单资金,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湖镇煤矿和金岭煤矿的拍卖,让三河煤矿的内部拍卖,价格也不可能低到哪里去,至少,少不了十个亿吧,当然,最大的难题并不是资金问题,资金上,他相信戴涛或许还能想到办法,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上的问题,三河煤矿不比湖镇煤矿,更不比金岭煤矿,那是一个大型的企业,单单职工就有几万,这样的一个企业,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戴涛入驻湖镇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他还没有培养出一拨可以运用自如的管理人才,这样去吞下三河煤矿,风险是很大的,尤其是,戴涛不可能像湖镇煤矿和金岭煤矿一样,完全的吃下三河煤矿的职工,他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资金,去建设那么多的新厂来消化职工,三河煤矿的改制,必然面临着大量下岗职工的问题,这就让三河煤矿的改制,远比湖镇煤矿复杂的多。
而随着清算小组的入驻,他才渐渐的明白过来柳罡的目的。显然,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