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50章 普遍困难(1 / 3)

话音刚落,第二位提问者举手示意,“方厂长,非常荣幸聆听你的演讲。作为业内一家中小型制药企业,我们面临产品单一,工艺落后的困境,你的演讲令我大开眼界,耳目一新。我想请教的是,像我们这样的制药企业,是否有利用生物技术改善企业状况的可能?”

这位提问者面临企业经营的困难,听了方翰民的演讲,以为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方法,方翰民的回答却没有那么乐观,“制药行业的国内现状是点多面广,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一两家制药厂,但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并不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跟这位先生所在的企业类似,都面临产品老化,工艺技术落后的困境。但是,想利用生物技术改变企业现状,就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方翰民顿了顿,继续说道:“虽然生物技术跟传统制药工艺相比具有多方面优势,但这项技术并不适合每个产品和每家制药企业,就像我在两年前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的那样,全合成法在制药行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不过需要对工艺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也许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第二位提问者追问他们企业该如何摆脱面临的困境。具体到某一家企业和某一种产品,说起来就话长了,而且不适合在这种场合探讨这类问题,主持人建议提问者会后找方翰民私下交流,免得占用大家的时间。

没等主持人发话,第三位提问者主动走到麦克风前,“互动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咱们得抓紧时间。在制药科技杂志上曾拜读过方厂长的论文,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尤其听了上午的主题演讲,方厂长果然视野开阔,见解独到,令人钦佩。我赞同方厂长的观点,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但就像你刚才所说,这项技术并不适用于每种药品的制造,请问方厂长,你认为在未来数年内,生物技术适用于哪些种类的药物?”

会务报到资料的信息显示,这位提问者是一所著名高校的生物系副教授,正致力于将生物技术跟医药科技相结合,但除了国内现有的半合成青霉素技术,找不到其他切入点,他的相关研究课题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听了方翰民上午的主题演讲,让他有一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于这位沈教授的问题,方翰民首先列举了国内已有的半合成青霉素技术,他认为这就是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实际应用。至于沈教授关注的重点,穿越者列举了九零年代中期以后,大量用于临床的多种抗生素药物和头孢菌素药物,这些药品主要用于消炎、杀菌和抗病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