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汇率额定。
他进的第一批货还不到两万块前车挡风玻璃。
这么点东西洒在羊城、上沪、京城三地,一地也就六千块汽车挡风玻璃。
那一群群有力人士,一人拿走几百块玻璃,各自赚几十或上百万就瓜分干净了。
他们拿到货,也不是必须立刻分发到每一个零售买家手里,可以慢慢找汽修厂、汽配厂谈生意的。
但从赵导这里拿货,手慢了……各地至少十几位竞争者就把货抢光了。
从他谈生意至今也有十来天了,有力人士们凑钱,借钱,贷款等等,能各自完成他们的小目标,不是多不可思议。一个老王83年倒腾玉米都赚了300多万人民币,折现在港币也有七八百万的。
十几天买走一半多,印钱一样的利润,对他是这样,对有力人士们也是印钱利润啊。
想通这些,赵东淮就打算开开心心收钱,计划下一批了,能让华远代为主持交易,他也依旧是靠了叠BUFF的优势和依仗啊。
这年代报社老板,掌握舆论传媒力量的人,占得便宜太大了。
“捡钱的快乐,一般人体会不到,不过我还是很缺钱啊。”
“要不模拟一下,我若去投资好莱坞的回到未来,会是什么发展结果?”
他知道外人去投资好莱坞,被坑死的概率太大,但是,回到未来短短几年搞了三部曲,第一部大卖三亿八千万刀,第二部大卖三亿三千万刀,第三部大卖两亿四千万刀。
总价值近九亿五千万刀,什么概念??这特么七十亿港币的收入!
这还只是票房收入。
若算上录像带租卖和其他周边之类,破百亿港币轻轻松松!
一个电影系列三部曲,总盈利上百亿港币??就算这不是一年,赵东淮也可能被坑,但……换个其他方式呢?
现在找到编剧和导演,说我给你投资多少钱,你执导,但版权尤其是续集版权卖给我。
然后我撒手不管了,等你第一部票房大卖近四亿刀,我卖断续集版权,一口价要千万刀不过分吧?
就像终结者,詹姆斯·卡梅隆一直找不到投资,一直被拒绝,最后把剧本以一美刀卖出去,才有了陆续拉投资执导拍片的机会。那就是82年发生的事。
有了先例,这样运作就不是没戏,也不行,第一部投资就1900万刀,他若全投资只要版权,赚的太少。
要是能一二百万刀买下版权,以后卖个几千万刀才比较赚。
他现在声望值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