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75章 令人惊叹的王文侠传(7 / 10)

些地方推动发展……”

“怎么就癌症了……”

大前天晚上麦珰雄拿出剧本构思,赵东淮就想联系邵奕夫前去拜访,不过跟着就得知,老王生住院了,肝癌。

他8月份在内地西北奔波20多天,9月回港暂停几天,就飞去上沪搞教育基金的事,在超级大老的接待晚宴上身体不适,一查,确诊肝癌晚期。

然后被送来京城医治,一直持续到现在,情况并不好。

赵东淮等人赶来拜访的时候,老先生状态??

癌症晚期懂得都懂,更何况80岁高龄?

拜访中,对于赵东淮想拍对方的传记电影一事,老先生直接尴尬的摆手,各种不想,还是邵奕夫说了不少好话,他才勉强同意了。

当然,邵奕夫其实没那么大面子,是老先生尴尬归尴尬,觉得拍他的传记太飘了,可赵东淮本身面子真的不小,对王生那样的人,是超级欣赏赵生这种同类的。

不过他依旧不想让电影用(王宽城传)的本名,而是用他曾经的化名别名(王文侠)来命名。

化名或者笔名这种事,民国那个年代可是遍地都是。

按籍贯算,王宽城和邵奕夫都是浙省宁市人,但是在港地位,1945年王生就在港岛叱吒风云、入股汇丰了,邵奕夫都算是来港的后辈了,邵氏影业在港的初期发展,都是邵奕夫二哥带出来的。

皱眉感慨几句,邵奕夫擦着眼镜片道,“其实我当初想去内地建学校,还是学的王生,他50年代向内地捐飞机捐物资,抢先认购公债等等,60年代回内地捐学校……”

“不过60年代的学校并没有用他的名字,去年才建成了一栋宽城楼,而不是像我这样,直接上奕夫楼。”

赵东淮也有点感慨,一时间,他只能盯着麦珰雄,“老先生的事迹越了解越让人尊敬,电影你好好拍,不怕资金不足……”

“若是战争戏需要大场面,咱们可以在内地取景的。”

在这个时代,要想拍大场面,还真是内地有最强最好的选择。

抗战之前王生是在浙省和上沪发展,小学毕业开始当学徒,靠精明才干一路发展成大型面粉厂采购主任、公司经理类比ceo,不断带公司开分厂,备受面粉厂大老板器重信任。

正经的面粉厂之外,开贸易公司经营罐头食品、呢绒、木材等生意,搞地产、轮船、钟厂。

从抗战爆发就抢先认购公债,再到50年代抢购公债等等。

上沪沦陷后转移山城、港岛发展,一直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