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是粮食贸易。”
“至于开支,主要是一京二省的上直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以及山西外拱卫的二十八营,辽东的四十四营,大宁三卫。”
“这些人马的军饷便需要发五百四十余万两,而吃食上,也需要花费二百七十余万两,所以仅仅这些便需要八百多万两银子。”
“除此之外,盔甲厂、军械所、天津造船厂的开支加起来便有二百余万两。”
“除了这些、还有支持大宁三卫屯垦、运军粮去辽东,这些开支合计在三百万两左右。”
“今岁的岁入,可随意调动的银两实际不过是在六百多万两罢了,而又运往南边和内帑六百七十万两,所以能结余的只有二三百万两银子罢了。”
二千二百万两银子……
听到这个数目,即便知道是折色后的数目,并不代表御马监拿到了这么多银子,但这数目带给众人的震撼,还是难以言表的。
要知道,在朱由检改革御马监之前,大明的田赋是二千四百至二千六百万石左右。
按照北直隶的粮价折色,也就是一千二百万两至一千三百万两银子。
加上内廷、六部五寺的收入,大明折色之后的财政也就和眼下的御马监相差不多罢了。
现在的御马监,不仅给国库直接缴纳三百多万两银子,自己还能岁入二千二百万两银子。
再加上国帑的岁入,便是四千六七百万两的折色数目。
大明除了国初的前一百年,可以达到这样的折色数目外,其他什么时候能有这么恐怖的岁入数目?
或许是害怕皇帝以为这就是御马监的永定岁入,曹化淳也紧接着解释道:
“今岁能有如此高的岁入,也是全赖辽东粮价高涨,因此南粮北贩,平抑粮价才能有这样的岁入。”
“眼下辽东粮价已经平抑,加上明岁收复辽东之后情况改善,殿下说过,御马监的岁入应该会暂缓在一千二百万两左右。”
“若是解决了陕西、河南、山东的卫所问题,岁入应该会提高到一千四百余万两,若是在三省开办皇店,岁入可以达到一千五百万两。”
曹化淳老老实实的交代,却不想这话根本就没有起到“谦虚”的作用,反而刺激了朱由校。
他这才知道、自家弟弟在敛财这方面的能力到底有多么恐怖。
大明朝自军屯籽粮败坏以来,敛财最厉害的皇帝也不过就是正德和万历两个皇帝了。
正德皇帝凭借大肆开设皇店、办皇庄,得到了一部分边军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