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御马监起家,为大明增添赋税,估计大明眼下早就被辽东拖的半死不活了。
昔年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太原等五镇的军饷支出高达八百多万两,占据军费的70%,大明财政的50%。
这个盘子在朝廷手里,每年都入不敷出,而被朱由检接下后,只是三年时间就重组,并且查出空额,将军饷降到了不足六百万的程度。
军饷加粮秣,一来二去便为大明节省了四五百万两银子。
关键是裁撤五边兵马后,五边的战力并没有得到折损,反而比起之前更强了。
因此把功劳推到他们身上,属实让人惭愧。
不过、朱由检并不在意功劳,他要做的是扩大中原王朝的基本盘,把内部矛盾向外输出。
例如黄龙所写的文册一样,福建之地,以眼下的亩产,怎么可能养得活上千万人?
这么多人口,哪怕迁移去云贵、琉球,也能缓解福建的内部问题。
这是一个举例,这个例子所代表的问题,就是两京十省的问题。
除了云南、贵州、辽东、广西没有这个人口稠密,土地兼并,旱情抵抗力不足的问题外,其他各省都有这些问题。
辽东在历史上被努尔哈赤搞屠杀,是因为努尔哈赤想用辽东来养后金二十几万人。
正常来说、没有北虏入侵的情况下,辽东养个三四万军队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朱由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口稠密的两京十省问题。
山西、北直隶、山东人口迁移东北,陕北迁移河套,陕南和河南迁移甘肃。
四川和湖广的矛盾并不算大,可以少量迁移云贵,而福建、浙江、南直隶三省的人口,占据了大明的半壁江山,内部转移是无法满足它们的,只有外扩才可以。
至于外扩、无非就是用嘉靖年间对安南的法理来收复安南,开发安南,再抢夺南洋地区。
用西班牙、荷兰已经开拓的马尼拉、巴达维亚等地方作为落脚点,逐渐向外扩。
说白了、就是走后金的路子。
为什么后金越打明朝越强盛?为什么明朝国初对南洋却没办法这样?
原因是比较简单的,南洋地区数百万矮黑人不懂得耕种,只有后来迁移此地的东南亚移民才懂得。
因此永乐年间的南洋耕地数量少的可怜,而开拓这些需要巨大成本,明朝人口因为靖难之役跌到了六千万以下,根本无法支持开拓。
但朱由检面对的局面不同,西班牙和荷兰人开拓的耕地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