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唳——”
六月初,随着时间流逝,让整个北方紧张万分的盛夏终于快要过去了。
这种氛围在长城以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但对于长城以北,尤其是依山傍水的一些部落和人来说,他们并不觉得夏天有多么恐怖。
真正让北方牧民和农户觉得恐怖的,是自五月中旬以来,不断奔走的明军兵马……
“驾!驾……”
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装备精良的明军骑兵策马南下,向着燕山山脉奔走。
不止是他们,诸如辽东、朵颜、大宁等地的骑兵都纷纷奔走,但数量不多,似乎是拱卫重要人物的卫队。
他们路过时,许多归顺大明的牧民和迁移北上的农户都特意看向了他们,没有丝毫畏惧。
谁都知道眼下大明军纪森严,而齐王又宽于百姓,每年都三申五令的让各军不要欺负驻地上的百姓,违者革去军职,收回军屯田。
这样严苛的军规让许多明军士兵都老实本分,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天启四年以来,朝廷军饷每年都发得很足,士卒没有必要去抢百姓。
如果朝廷发不出军饷,那再森严的军纪,也会在短时间内垮塌。
望着那数百疾驰南下的骑兵队伍,一蒙一汉两个放牧的瘦弱老农不免闲聊了起来。
“那好像是孙总兵的旗帜吧?”
“好像是……”
“这曹总兵和官总兵才南下没几天,怎么连孙总兵都南下了?难不成要打仗?”
汉人老农摸了摸下巴的山羊须,而旁边的蒙古老农则是抓了抓自己的络腮胡:
“打得北虏就好了……”
“嗯?”汉人老农带着一丝疑惑看向蒙古老农,却不想对方瞪了他一眼,用不太熟练的官话喊道:
“老子现在是大明人!”
“我也没说你不是啊!”汉人老农朝着他对吼了一声。
“咩——”旁边的羊群也纷纷跟着叫嚷起来。
“放牧!”没气好气的蒙古老农转身便继续放起了牧,而汉人老农见状也撇了撇嘴,跟着放起了自己的牧群。
两人的这关系,基本上就是泰宁三府的蒙汉关系。
大明给归顺的蒙古人开办了官学,分发了牧场,发放了牛羊,还开办皇店,让他们能轻松尝到“蒙古贵族老爷们”才能吃到的糖,穿上的绸缎。
对于这群许多曾经是奴隶和普通牧民的蒙古人来说,大明可比那虚无缥缈的呼图克图汗要实际多了。
当然,